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双创”大潮涌山城
——广水打造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市的实践

  

随州日报报道组
  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成功举办全国第八届“金悦杯”甘薯擂台赛……
  近年来,广水市通过设立创业创新基金,优化金融担保,搭建“梦想小镇”创业平台和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举措,致力打造“互联网+”、特色生态种养、园区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双创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汹涌澎湃。
  奔向乡村田野创业,已成为广水的新潮流。目前,广水有2800多家各类创业主体扎根农村,规模农业企业170多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3家。近3年来,广水农村创业主体年均增幅都在8%以上。
  今年5月,广水市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三乡”工程掀起创业热潮
  “拓宽创业领域,引导双创人员进军希望的田野,兴办新型经营主体,广泛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广水市委书记黄继军表示。
  近年来,广水市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借智引力、能人带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拓宽创新创业空间,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市民下乡,唤醒发展活力。
  该市着力打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路径,引导城市资金和人才进入农村,推进城乡资源要素有机对接融合,唤醒发展活力。
  去年9月,广水市民陈国奇到该市李店镇张杨村成立了春露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稻蒜连作。当年,该合作社种植吉阳大蒜120亩,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带动张杨村100多户农户及贫困户就业。
  过去,广水果农种桃大多采取露天栽培的传统方式。2002年,广水市民刘启光开始进行棚栽桃试验。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年,刘启光的棚栽桃喜获成功。2008年5月,刘启光牵头组建了金竹果林专业合作社,统一质量标准和品牌包装,抱团闯市场。如今,该合作社已有社员60多户,联系农户200多户,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优质桃4000多亩,每年可为果农增收6000多万元。
  能人回乡,增强发展动力。
  广水市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积极推行“返乡能人带动”模式,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增强发展动力。
  湖北三丰集团老总魏以金回归家乡,在陈巷镇兴河村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带动50多位村民就业;李店镇熊冲村李小平回乡成立了广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10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周边21户贫困户种植优质水稻、艾叶,养殖黑斑青蛙,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武汉鑫沄生态科技公司总经理丁云林怀着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在杨寨镇丁湾村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了集餐饮、住宿、会务、观光垂钓等功能于一体的汝堂春庄园综合体项目。
  企业兴乡,提升发展实力。
  该市坚持市场化运作,以政策、技术引导企业与农民广泛开展合作,打造产业兴旺新农村,提升发展实力。
  今年年初,湖北大自然农业实业公司采用“返租托管”模式,在长岭、蔡河等镇租赁农户1万亩农田,实行虾稻共作。每亩虾稻农民可获纯收入3000多元,是传统种植的2倍多。湖北金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金悦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科研”的运作模式,流转土地万余亩,发展甘薯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十分强大。
  截至目前,该市市民下乡255人,签订农户租赁协议1321份;能人返乡376人,兴办实体185个,投资7.96亿元;企业兴乡93个,兴办项目72个,投资8亿元。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该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致力打造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的新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颜值”。
  该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桃源“乡情乡愁”、白龙“整体搬迁”、丁湾“现代农庄”、兴河“村企共建”四种模式,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丘陵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杨寨镇丁湾村美丽乡村建设以驿站和农耕文化为主线,汲取了楚风汉韵和大别山民居的元素,形成了荆楚派大别山建筑风格。今年10月,该村上榜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典型。
  武胜关镇桃源村位于一条峡谷当中,原始风貌保存较好。该村大力开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特色旅游项目,打造风景独特、功能齐全的旅游目的地,获评全国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构筑特色小镇,赋予“气质”。
  该市注重挖掘、传承地域文化,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
  应山街道办事处黑虎冲村依托传崎园艺、紫昇农业等公司,整合花卉、电商、旅游等元素,致力打造“多肉艺术小镇”。小镇规划占地2.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亿元。目前,小镇投资近5000万元正在紧张地进行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的建设,基地总面积4.7万平方米,规划年产1500万株多肉植物,产值可达3000万元。
  近年来,该市按照“三个一批”(条件成熟,申报一批;突出重点,培育一批;注重特质,挖掘一批)的办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吴店镇充分利用自身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小镇”,成为首个“湖北省红色文化镇”;郝店镇抓住“上合军演”契机,聘请清华大学编制规划,积极打造“军事小镇”;蔡河“甘薯小镇”、太平“吉阳大蒜小镇”、余店“三白蔬菜小镇”等特色小镇正在积极地策建之中。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内涵”。
  该市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之光熠熠生辉,创新大潮奔涌不息。
  10月11日,全国第八届“金悦杯”甘薯擂台赛在金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全国筛选48个甘薯(俗称“红薯”)品种,由金悦公司统一种植、管理,最终筛选出13个优质品种落户广水,亩产最高可达1800多公斤。
  科技“上山下乡”,创新“破茧化蝶”。在广水,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携手攻关,取得了“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等3项科研成果,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EC认证,连续4年获得小龙虾仁对美出口零关税资质。去年,该公司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在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下,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5万亩。
  目前,广水已开展农业创新项目20多项,这些项目获得国家专利11项、科技成果5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项。

拥抱未来推动电商崛起
  “每一个创业的种子都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创新的点子都要倍加珍视。”广水市长田涛说,电子商务是农村创业创新的新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创业。
  近年来,广水积极出台政策,主动当好“店小二”,致力培育农村创业创新的“沃土”,催生出一批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成为了该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筑巢引凤,构建完善的运营模式。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广水市投资1700万元建成电子商务运营大楼,成立了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以电商服务聚集生产企业和创业者,形成了“电子商务+仓储服务+商品集散”的运营模式,吸引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菜鸟物流、三商网、广水智云云计算商行、领云科技等30余家企业和一大批创业者入驻园区创业。
  完善配套体系,实现农村物流全覆盖。建成2000平方米阿里巴巴广水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500平方米邮政仓储物流中心、3000平方米供销物流配送中心。招引菜鸟物流公司加盟,整合邮政、供销、申通等快递公司物流资源,设立了52家农村淘宝服务站,实现乡镇物流全覆盖。广水邮政分公司为40多家电商公司提供1000平方米的免费仓储服务,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在全市累计建成“邮掌柜”站点433个,实现农村物流全覆盖,确保物流当天收订,当天出口。
  优良的创业环境推动广水电商爆发式增长。2015年,广水女孩程慧被家乡创业政策所吸引,从沿海回到家乡创业。她从村淘代购起步,逐步建立了旗峰电商公司,销售广水蔬菜、挂面、大米、桃子等。今年,旗峰电商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
  传崎园艺连续三年位居淘宝花卉、绿植行业销售头牌,拥有7个种植基地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去年,传崎园艺销售额达到8600万元。
  湖北凯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该市多家农产品公司,与天猫、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将广水地方特产以“网店+实体店+平台”方式进行多元化销售。平台上线不到半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2200多万。
  “广水电商发展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广水市商务局局长杨华介绍,目前,广水电商企业有420多家,村级电商服务站378个,覆盖了广水90%以上行政村(社区)。截至今年10月底,该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亿元。
  “搞种植最怕菜卖不出去,多亏了旗峰电商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广水市长岭镇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李伟善高兴地说道。
  去年11月,长岭镇500个农户种植的4000亩萝卜滞销,眼看着要烂在地里。旗峰电商通过“网红”创意营销,很快以略高于当地市场的价格销售出10万斤。火爆宣传带动传统销售,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慕名来购,滞销转为畅销。今年5月,双方再度携手,成功销售出了50万斤的小土豆。
  “胭脂红鲜桃太火了,完全不够卖。”位于应山街道办事处的双燕土特产经营部是凯易公司的合作伙伴。去年双方展开合作,成功卖出奎面20000多斤。今年7月,双方乘胜追击,收购当地近7000斤的胭脂红鲜桃,刚上线就被一抢而空。
  湖北佰特克生物有限公司在湖北博士服务团志愿者的支持下,与凯易公司共同开发广水富硒大米。今年6月,富硒大米登陆凯易网店,4万斤大米供不应求;11月,凯易公司与鄂北米业成功联手,15吨大米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成功地销售了出去。
  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培育建成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8个、园区3个,获得国家授权创业创新专利11项,新增农村创业创新主体700余家、带动就业7000余人。
  (报道组成员: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毛传荣特约记者李明清、彭晓华通讯员刘刚、夏雨花、朱青、刘冬)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双创”大潮涌山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