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斌
大洪山上的名木古松多得数不胜数,他们形态各异,特色各具,万种风情。可人们偏偏对半山腰处的一棵“跳崖松”高看一眼,敬重三分。
跳崖松位于大洪山主峰之南,筱泉湾之上,站立在山半腰两王洞洞口下的路口处。松高大约15米,胸围1.02米,枝下高3.5米,树龄大约200年。人们爱戴跳崖松,首先是它风格崇高,不畏艰险,姿态谦恭,总是神采奕奕。
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而跳崖松是从50多米的高处“跳”下悬崖的,所以称它“跳崖松”。出奇的是,它挪动如此之大的距离,竟然大难不死,还能奇迹般存活。
故事发生在2016年的某日。跳崖松在高崖之上挺拔矗立,历尽岁月沧桑,饱经风雨雷电,已有200余年。在那个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的夜晚,跳崖松所在的山坡被洪水浸透,山体与岩石突然分离脱落,跳崖松随山体滑落,最终“跳”下了悬崖。
天灾无情。大难降临时,与跳崖松一起遭遇滑坡的物种都身折命断,唯有不屈不挠的跳崖松,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临路的山体,选择了更能与人们交流沟通的位置。人间有爱。是大洪山人的爱心帮它再次立起身躯。跳崖松不负众望,倚山而就,守路而立,依然雄姿如初。它的这一“跳”,如同从幕后走到台前。人们爱戴它,也因为它有如此的传奇。
跳崖松“跳”下悬崖后,主干明显向东南倾斜,好似在向来往两王洞的游客欠身行礼。又如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枝臂,热情地欢迎海内外宾客。跳崖松雍容大度,姿态谦恭,是大洪山礼仪的代表,文明山水的象征。它以高贵品格换得了人们的敬仰,成为大洪山的标志性景物。它的勇敢、智慧和不屈,永远启迪着走近它的每一个人。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跳崖松总是伸展着自己的手臂,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每一位客人。跳崖松忘记了酷暑烈日,忘记了风雨雪霜,不分昼夜在那里站着、望着,问候着。它的目光永远是向上的,给人以生命的力量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