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家园通讯员付强
建筑垃圾围城,废弃矿石污染环境。在生态面前,随州建材行业践行绿色发展,对建筑垃圾、废弃矿石等回收利用,制成机制砂等墙材,一举破解垃圾围城、河砂供应不平衡难题,助推随州生态绿色建设。
近两年,我市将绿色的理念植入企业,推进建材企业绿色改造,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较大的绿色发展成果,得到了省住建厅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态绿城,建设品质随州,建材企业的绿色发展就是最好佐证。
A 利用废弃资源破解垃圾围城
从前年开始,河砂管制渐严,砂石供应量明显不足,许多建材企业原料不足。如何破解?随州建材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废弃的建筑垃圾、矿山废石。
常言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矿山开采等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大量废弃混凝土、砖石、模板、矿渣等建筑、工业垃圾,并被随意堆砌、掩埋,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河砂供应减少后,市住建委引导建材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建材企业探寻建筑、工业垃圾回收利用新技术。
在随县环潭镇金环水泥公司,料仓里堆满了从各乡镇拉来的混凝土废块。该公司生产经理肖保平介绍,这些都是制水泥、混凝土的原料,全部用来替代河砂的。去年,该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新建了一条年消耗30万吨建筑垃圾生产线,可年产机制砂15万吨。
记者看到,全新的生产线每天吃着建筑垃圾,将废弃的混凝土、砖石加工成机制砂、水泥骨料等,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等。
不光是金环水泥,随州春松建材有限公司也投资5000万元,年处理固体建筑垃圾80万吨,将城市固体建筑垃圾回收,经分拣、剔除、粉碎后,加工可作为商砼企业、干混砂浆企业及建筑工地等使用的机制砂。
在随县万和镇,华策机制砂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了一条石材废料制砂生产线,将矿山废石制成砂石,可年产500万吨机制砂。
据介绍,经过各级努力,已为建材企业争取100万吨/年的河砂,加之建材企业利用建筑垃圾、矿山废石生产的机制砂,很好地弥补河砂供应不足。
据介绍,随州建材企业“变废为宝”的例子还有许多。中阳明建材公司投资4500多万元,利用废弃的建筑模板,加工成生物质燃料、锯末颗粒、环保型木炭、装修模板、家具等,年消耗利用废弃模板15万立方米。“该公司很好地处理了建筑废弃模板,减少随意堆放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市“三办”负责人说。
制约随县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矿山开采废料和切割沉淀的泥浆造成环境破坏。对于切割石材的锯泥,我市方正建材、盛宛建材等企业,用其替代河砂,成为砂加气砖块的主要原料。记者在方正建材看到,细如粉的锯泥经与水泥等按比例混合后,蒸压成为一块块砂加气砖。该公司生产经理贺丛绪介绍,锯泥替代河砂,减少以往河砂的球磨制浆环节,每天节约成本近5000元,还可应对河砂不足的状况。
据测算,我市建材企业每年可消耗城区100多万吨建筑垃圾,消耗矿山废石、锯泥等600多万吨。“这种废弃资源再利用,很好地破解了垃圾围城难题,也给生态环境‘减压’。”市环卫局负责人说。
B 实施绿色改造保护随州蓝天
建材企业,众多的是预拌混凝土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大发展时,混凝土搅拌企业生意红火,许多老板进入该行当。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投资者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多是露天作业,扬尘很难控制。
据统计,我市现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17家,其中随州城区(含曾都区)9家,随县5家,广水市3家。天成预拌混凝土公司是随州最早的混凝土搅拌企业,日产能30多万吨。该公司负责人李勇介绍,以前是一台铲车、一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料场是露天的,生产的废水也是直接排放。
这一切从2016年开始改变。余洪运介绍,那一年,市住建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绿色生产改造防止扬尘污染的通知》,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绿色改造,生产厂区要全封闭,防止扬尘污染。
对此,天成预拌混凝土公司积极响应。为了达标,该企业将原有的生产线拆除,新建两条标准化的生产线。李勇介绍,企业停产半年时间,投入1100多万,按照绿色生产的要求,建起了封闭式的料仓,两条生产线也全部封闭。记者看到,从原料进口,到制成混凝土,生产
全过程都是封闭的。同时,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也进行了回收沉淀,重复利用。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下雨没有泥,晴天没有灰,场区也可以绿化,建成花园式的企业。”李勇说。
绿色改造过程中,市“三办”督促各企业成立了以负责人为首的绿色生产改造专班,并建立了与省建科院、中技国际等技术咨询机构的合作机制,为每一家企业“私人订制”改造方案。记者走访看到,每一家预拌混凝土企业都已建成全封闭、绿色环保型搅拌楼,场区门口还建有冲洗槽或冲洗房,料仓内还设有喷淋设施,不定时地进行喷淋降尘。
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来说,比较难的是混凝土搅拌车内残留的混凝土处理。以往,大多清理出来后直接丢弃。现在,每一家企业都建有一个回收池。所有搅拌车回来后,在回收池进行冲洗,将残留的混凝土回收。同时,每一辆搅拌车后还装上了一个漏斗,防止运输过程的漏洒。
通过绿色改造,各预拌混凝土公司不再是尘土飞扬,灰土土脸的了。目前,随州金环实业已取得了“绿色生产”三星级认证,随州成运、竣豪等已取得了“绿色生产”二星级认证,随县元大地、盛锐、湖北泰达已经通过省住建厅绿色生产认证公示,华新混凝土(武汉)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等企业,还对混凝土搅拌车加装帆布罩,既美观又对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在“绿色生产”三星级的金环实业,记者看到的是一个花园式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整个厂区道路全部硬化,所有车辆都冲洗干净进出厂区,绿化覆盖面积近20%,彻底改变传统混凝土搅拌站“晴天满地灰、雨天满地泥”的“光灰”形象,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无噪音、无粉尘”,做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节约生产。
市“三办”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全省开展预拌混凝土专项检查中,我市绿色生产改造、认证工作受到省厅检查组一致好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C 践行绿色生产建设生态绿城
近两年,通过宣传、培训,全市17家预拌混凝土、3家预拌砂浆企业的绿色生产意识大幅提高,各企业已将绿色生产改造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
绿色生产,不光是预拌混凝土的源头治理,更重要的是建筑市场一线的绿色管控。曾经,每一个建筑工地,都是利用搅拌机自己搅拌砂浆,扬尘污染严重。在控扬尘、护蓝天的行动中,我市健全预拌砂浆应用管理,要求每个工地都不准现场搅拌砂浆,必须采用预拌砂浆。
市“三办”负责人介绍,推广应用预拌砂浆不仅有利于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而且更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随州竣豪干混砂浆有限公司取得了“绿色生产”二星级认证,可以满足随州市场的需求。去年,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使用率达到100%,其中预拌砂浆应用量约10万吨。
为此,市“三办”加大在建工地巡查力度,对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施工现场未按文件要求使用预拌砂浆和现场搅拌砂浆的项目立即进行了制止,对违法行为下达整改通知。去年,对不按文件要求使用预拌砂浆的项目下达整改通知书32份,停工通知书3份,拆除搅拌机7台,现场要求施工单位清走黄砂2次约2000立方米,召开约谈会5次,对履责不到位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扣分4人。
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相辅相成,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起居。在绿色生产推动下,我市去年发展绿色建筑115.95万平米,已有5个绿色建筑创建项目74.93万平方米通过了专项验收。
当前,我市建材行业的绿色工厂,推行绿色生产,有利于释放建材行业的新动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绿色制造正在成为推动建材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减少工业污染,留住碧水蓝天,打造生态绿城,助力品质随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