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晓 枝
临近春节,记者一行来到曾都区万店镇泉水寺村天禾种养专业合作社,只见总经理余学海忙个不停:新流转的560多亩田地,需要平整,既要联系挖机,还要学习虾稻共作、蔬菜大棚和果树种植等技术。
余学海今年55岁,他满怀一腔创业热情,向记者讲述了创业历程和未来规划。
余学海曾在深圳经商,从事餐饮行业,有一定资金积累。随着近几年农村发展越来越好,他敏锐地嗅到了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前景。2016年春天,他回到了家乡万店镇,在泉水寺8组流转了30亩田地开始试水虾稻共作。
第一年因为技术不熟悉,没有把握好稻田的水位,加上种草不及时,导致小龙虾的产量很低。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前往潜江、天门等水产养殖基地学习技术。2017年扩大规模养殖了70亩小龙虾,种植成效改善,收益有所改观,并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2018年再接再厉,养殖规模保持不变,随着技术熟练,产量大为提高,也开辟了很好的销售渠道,将小龙虾销往武汉水产市场。旺季结束,合作社算了一笔账:养殖小龙虾纯收益17万元,水稻收成10多万元。
余学海自己致富了,还积极带动乡亲共同富裕。在合作社优先聘请8组田地流转了的农民和贫困户10余人前来务工,参与田间管理、插秧、捕捞龙虾等农活,每人日工资100元到120元不等。
采访中,该村8组68岁的贫困户魏全贵正在地里整土,家中5亩多田地已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她告诉记者:“平时除了在家照顾患病的儿媳和两个孙子外,还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挣100块钱,感到非常知足。”
“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小龙虾、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在稻虾共作田块种出的大米,售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不少。”余学海介绍。
尝到了甜头,合作社计划继续扩大规模。“现已投入200多万元,将该村8组所有田地和2组部分田地进行流转,共560多亩,计划今年虾稻共作260亩,其余田地用于蔬菜大棚和果树种植。”余学海谈起2019年规划,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