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0年04月23日
暖胃又暖心
——曾都区公安分局战“疫”炊事班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曾都区公安分局全体民警、辅警日夜坚守,奋战在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同时,在曾都区公安分局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未曾前往一线,却一直源源不断为一线输送能量。他们没有身穿藏蓝警服,却怀着同样一份初心和使命,他们并非不惧生死,却甘冒染“疫”风险、逆向而行,为一线助力,他们不是警务人员,却和分局400多名民、辅警一道,筑起了全区防范疫情的铜墙铁壁。
  他们,是曾都区公安分局各单位的食堂工作人员,是奋战在“疫”线后方的伙头军,在没有硝烟却弥漫着烟火气的“舌尖上的警营”里,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暖心的小故事,成为“疫”线上最温暖的“警”色。
  恪尽职守的炊事班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曾都区公安分局机关食堂三名师傅、三名服务员,在疫情期间要为分局150多人提供就餐服务,人少工作量大,怎么把工作做到最好,是炊事班长刘华爱每天思考的问题。从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以来,她带领食堂炊事班全体人员一天未休,从早到晚扑在三尺灶台边,奋战在锅碗瓢盆间。每天精心制作菜谱,变着花样荤素搭配,做到膳食合理、菜品丰富。每顿为近百名执勤人员打包配餐,确保一线人员能够吃到放心菜、暖心饭。每天早上,她第一个来到食堂;每天晚上,她最后一个离开食堂,走之前都要把食堂里里外外清洁消杀,检查每一个案台角落、开关电源,保证食堂绝对安全。
  厨艺精湛的红、白案师傅
  皮志山和张德忠是两位拥有中级厨师证的大师傅,他俩和小师傅龚睿,共同为分局机关食堂贡献着一餐餐的美味佳肴。
  80后的皮志山已是有着23年厨龄的老师傅了。疫情期间,由于吃饭的人多,一百多人量的食材他要分几次大锅炒,每餐三荤两素五个菜忙活下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他总是累得汗如雨下。
  张德忠是分局机关食堂的白案师傅,但在疫情期间,他红案、白案、配菜师、服务员一肩挑,还为大家连续熬制了十多天的中药汤,样样活儿兼具。到了吃饭的点儿,他又准时化身为食堂的“门神”,为每个进去的人消毒,给就餐人员创造最安心的就餐环境。
  任劳任怨的“姐妹花”
  陈冬芹和陈德秀是分局机关食堂的服务员,姐妹俩都住在南郊,疫情期间来分局上班成了难事,二人克服种种困难,绕道赶来,最后干脆住在了食堂。陈德秀的女儿是曾都医院的一名护士,女儿在前线战斗,同时挂念着母亲的安危,劝她不要去上班了,安心在家待着,她却说:“姑娘,你在一线战斗不回家,妈怎么能安心待在家里呢,虽然我不能到一线去,但同样可以在后方为一线的战士们出力呀!”
  以所为家的“夫妻档”
  赵海亮和徐小莉夫妇是东城派出所食堂炊事员。疫情期间,夫妻二人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将还在读小学的孩子送回老家交给老人照管,吃住在所里,24小时保证餐食供应,确保民、辅警无论什么时候回所,都能吃上热饭菜。
  北郊派出所食堂炊事员刘后兵、杨林也是一对小夫妻。疫情期间,北郊派出所全体民警都吃住在所里。夫妻二人既当采购员又当大厨,一天到晚围着灶台转,杨林长时间弯腰择菜洗餐具,造成肩椎受损无法正常低头,却忍痛坚持工作,为全所人员免除后顾之忧。
  默默坚守的“大师傅”
  万店派出所炊事员刘贤付,曾在部队担任司务长,转业后在派出所干起了炊事员工作。他利用闲暇之余在派出所空地开辟了一块菜园,在院子的水池里投放了鱼苗,结果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大作用。菜园里有自种的新鲜蔬菜,水池里有鲜活的鱼,加上自己腌制的各种腊货,让所里的民辅警们不但吃得饱,还吃得好、吃得放心。
  洛阳派出所炊事员刘永华的厨艺在洛阳镇远近闻名,洛阳派出所的民、辅警因为他,常年饱享口福,疫情期间,他想法设法给大家搭配食材变换做法,改善口味,他说,只有吃好了,才更有免疫抵抗力。
  火线上阵的“小帮厨”
  南郊派出所食堂的炊事员疫情期间因被隔离在老家无法返所,全所民、辅警吃饭问题成了大难题。关键时刻,该所辅警张赛火线上阵,当起了所里的“小帮厨”。上班时间,他跟同事们一起值班巡逻,下班后他就直奔食堂,择菜、洗菜、切菜、收拾厨房卫生,干得不亦乐乎。有次夜间巡逻到凌晨4点,张赛只睡了两个小时后,就像往常一样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餐了。他说:“疫情当下,大家都是一样的辛苦,我只想尽我的微薄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曾都公安分局全体民、辅警,正是在这些可敬可爱的“炊事兵”们的全力保障下,才能无惧寒冬,“疫”战到底,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特殊时期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