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14日
42年考古“挖出”一部“曾世家”
曾国古史用青铜写就
 
 曾侯谏盉,盉是西周时期的水器。


本版图文均转自2020年9月13日《湖北日报》9月12日,市民在省博物馆参观展览。

龙纹钺,斧形,钺援中部饰兽面纹,两侧饰圆雕龙纹。钺是商、西周时期高等级贵族身份的象征。

  曾伯克父盨(2件) 
   
   
  湖北日报讯 楚国800年为人熟知,与楚国比邻而居的曾国也有近800年历史。“楚世家”源自《史记》记载“曾世家”则是由考古工作者“挖”出来的。9月12日,“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首次以展览形式全面梳理曾国近八百年历史。
  本次展览精选叶家山、郭家庙、苏家垄、文峰塔、枣树林等重要曾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共分“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四个单元,串联起曾国从西周早期立国到战国中期灭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面貌。此次展览几乎每个展柜都搭配展示了青铜器的铭文、纹饰线图及墓葬发掘照片等,希望借助考古工作者研究整理成果,让观众对文物了解得更加深入。展览尽量将相关文物成套展示,如苏家垄墓地发现的九鼎摆放在一起,场面颇为壮观。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本次展览依据丰富的考古材料及深入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曾世家”的概念。就传世文献鲜有记载的曾国而言,其历史伴随着不断的考古发现而逐步被厘清,我省考古工作不只是“证经补史”,更是“考古写史”。方勤认为,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经历了从王室藩屏到楚国盟友的转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可与齐、晋、鲁等大国并立于《史记》所指的“世家”之列。
  曾国考古发现始于举世震惊的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曾国从此呈现于世人面前。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曾国考古屡有重大新发现,曾侯乙墓入选二十世纪百大新发现,自2011年以来,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京山苏家垄周代遗址、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考古界极为罕见。这些曾国遗址等级都较高,且频频有曾侯即曾国国君级墓葬被发现,尤为难得的是,各个关键历史时期基本没有缺环。
  学界认为,曾国是我国考古发现中世系最完整、时代跨度最长的两周诸侯国,以最完整的考古材料构建了中国周代封国中最重要的文化序列,为研究我国先秦青铜文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出土铭文器物还原“曾世家”
  在鲜有史料记载的情况下,一部“曾世家”何以被还原?专家称,这得益于曾国考古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且很多器物带有铭文。这些铭文似穿越时空的信使,向今人传递极为丰富、极为珍贵的曾国及周王朝时代的历史文化信息。
   青铜铭文还原曾国历史
  漫步“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展览现场,观众会发现大量青铜器都铸有铭文,有些铭文还很长。主办方特意将青铜器的铭文拓片放大,并在文物说明牌上详细标注铭文原文及大意。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大量铭文器出土,是曾国考古的一大亮点,如,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共出土青铜器2000余件,其中400多件有铭文,在尚未祛锈情况下,共发现近6000字铭文,是迄今考古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金文资料。青铜铭文主要内容涉及曾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少铭文还显示了不同时期曾侯的名称,为考古工作者复原“曾世家”提供了可能。
  一件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曾侯與甬钟,因原件在修复保护中,展出的是复制件,但因其摆放在展厅位置醒目,仍吸引众游客驻足欣赏。方勤馆长向观众介绍称,曾侯與墓地出土编钟有179字长篇铭文,其中有“左右文武”一语。结合叶家山墓地出土南公簋铭文等综合考证,可知“左右文武”是在讲述其祖先的光辉历史,即曾国始祖南宫适,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臣。此外,苏家垄曾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铭文则揭示,西周早期,曾国作为周王朝嫡系势力,曾承担着“克狄淮夷”的使命,及保持南方“金道锡行”畅通的责任。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存在一条“青铜之路”,曾国在铜料流通中的起着重要作用,要确保铜料从包括今天湖北在内的南方源源不断运往到中原王朝。
   曾侯乙家祖孙三代“聚集”
  曾侯乙墓发现之后,近10年的曾国考古动辄发现国君级墓地,成为考古界一个现象级话题。目前考古发现的曾侯共计20位,通过考古发现如此多的一国之君,在周代众多诸侯国中是较为少见的。
  依据这些丰富的遗存,考古学者将曾侯世系基本厘清:西周早期的叶家山墓地,发现曾侯犺、曾侯谏铭文青铜器,证实墓主人分别为私名为“犺”和“谏”的曾侯。郭家庙墓地发现有曾伯陭铜钺、曾侯宝铜鼎、曾侯絴白秉戈等器物,表明这一带曾出现过三位曾侯,年代为两周之际。之后,到春秋中期的曾侯宝、曾侯昃,春秋晚期的曾侯與、曾侯戉阝、曾侯得,再到战国早期的曾侯乙,战国中期的曾侯丙,曾侯世系基本被较为完整串联起来。
  其中,有专家认为,依据墓葬的排列顺序及出土多件铭文器推测,曾侯與、曾侯戉阝、曾侯乙为祖孙三代。如今,带有“曾侯與”“曾侯戉阝”铭文字样的甬钟等器物,现身“曾世家文物特展”,与对面展厅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遥相呼应,无声讲述祖孙三代的往事。
  展厅出口处,展出的是战国中期的曾侯丙鉴缶,该器物装饰精美、扣合严密,镶嵌绿松石,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据介绍,这件鉴缶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其主人曾侯丙,是目前考古所知曾国最后一位曾侯。
   珍贵青铜器用途有讲究
  本次展出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有1鼎、1甗(yǎn)、1簋(guǐ)、2盨(xǔ)、2壶、1霝(líng),共计8件,这套器物组合完整,制作精美,铭文丰富,其中2件盨,器型较为罕见。方勤介绍说,这组器物珍贵之处,在于其上铸有器物的自名,其中鼎是放肉食,簋、盨是装稻米饭食,甗是蒸东西的炊具,霝是装酒器,壶也是装酒的,这些器物属礼器,重要的场合才会使用。铭文还显示这组青铜器作器者应为同一人,系“曾伯克父甘娄”,“曾”为国名,排行“伯”,字“克父”,“甘娄”为其名。“目前曾国考古所知,‘曾伯’一般是曾侯的大儿子,可见其地位尊贵。”
  2019年3月初,疑似我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5个多月时间里,我国外交、公安、文物等多部门联动,上海、湖北等多地携手,依据国际公约,选取最优追索方案,当年8月23日,这批青铜组器平安归来,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践案例。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中国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通过跨国追索回国的价值最高的一批文物。
  学者推测,这些器物可能出自湖北随枣走廊一带的曾国墓葬。这组青铜器群补充和印证了之前曾国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发现,为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礼乐制度和曾国宗法世系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对青铜器的断代与铸造工艺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铭于鼎簋的历史故事
  “华章重现”特展中,一件楚王媵(yìng)随仲芈(mǐ)加鼎引得不少观众驻足。鼎上的铭文告诉我们,这是一件楚王嫁女入随的嫁妆。“芈加和电视剧里芈月是亲戚吗?”“楚王嫁女入随,随在哪里,跟曾国有什么关系?”
  “这件罕见的‘随’字铭文铜器,为湖北省博物馆2013年征集所得。芈加墓2019年于随州枣树林墓地被发现,出土铜器铭文证明芈加为曾侯宝夫人,这件鼎是曾随一国两名的证据。”随州枣树林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郭长江介绍。
   楚国女儿统治曾国
  芈加墓是春秋时期曾国考古中唯一出土编钟的夫人墓。郭长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芈加墓里诸多器物上的铭文表明,曾侯宝死后,芈加曾直接统治曾国,她以“小子”(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下辈)自称,俨然女诸侯自居。
  “芈”,是春秋时期楚国祖先的族姓。据《史记》记载:“芈姓,楚其后也……”芈加、芈八子(芈月的历史原型),都是楚国显贵之女。持续的曾国考古发现表明,多位曾侯与楚国联姻,曾国后宫里芈姓夫人不少,但如同芈加一般权势熏天的,迄今没有发现第二位。
  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一件“曾侯作季汤芈鼎”,这件青铜鼎被推测为曾侯为迎娶楚国芈姓女子而做的器物,“季”意为排名“老四”,“汤”为名,“芈”为姓。残存铭文可清晰见得“芈”字,同时“芈”字下方刻有不完整的“媵”字。“曾侯作季汤芈鼎”是楚国与曾国联姻的物证,这名楚国女子应为媵妾,其身份和电视剧《芈月传》的芈月相似,芈月嫁到秦国,芈汤嫁来曾国。
   联姻故事里的战与和
  “周代有婚姻关系的两国,也不会完全停止两国间的战争。既斗争又联合是诸侯国之间政治的常态。”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因此,“曾侯作季汤芈鼎”等文物反映的曾楚联姻关系并不与曾楚之间多次战争关系相悖。
  和芈加墓一起发掘的曾公求夫人渔墓出土一只“唐侯作随侯行鼎”,器物及铭文为研究春秋时期曾、楚、唐三者之间的关系、唐国历史等抛出了新线索。
  郭家庙56号墓出土的青铜壶,铭文明确显示是与曾国通婚的黄国赢姓女子所作之器。“多地曾国考古都出现黄国铭文字样的器物,可知两国通婚关系较久。”
  方勤称,这些器物为研究周代汉淮地区国家关系,尤其是曾国、黄国、楚国关系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左传》记载楚武王曾邀若干南方诸侯到沈鹿(今湖北钟祥县)会盟,只有黄、随两国国君缺席。从郭家庙出土的多件黄国陪嫁器物看,两国关系非同一般,才会同时不出席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