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23日
构建“七大体系”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景闻 王文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香菇产业是随州的优势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共有香菇企业18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专技人员1万余名,常年从事香菇产业30万人以上,产业链产值已超过300亿元。
  近年来,随州通过政策引导、金融助推、企业引领、群众参与,大力发展以春栽、秋栽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优秀成绩单。去年随州出台了《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提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年产菌种达到5000万公斤以上,规模制棒达到5亿袋以上,年产干菇提高到10万吨以上,香菇产业出口规模突破10亿美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品占香菇出口的70%以上,香菇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这一宏伟目标是要跳起来摘桃子,跳起来摘桃子绕不过去的坎,就是要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建立“七大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推动随州香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香菇产业发展的研发体系。在顶层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精耕细作。政府部门应主导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研发管理机构,抓管理,促效能;食用菌企业要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在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等方面要升级改造,在长周期、低成本生产运营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增强食品安全;要强化品牌意识,延伸产品附加值,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研发差异化产品;要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整合产业资源,变松散为集中,实现产业化、集约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
  二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纵观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的。抓住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香菇产业深度融合。解决好从“科研”到“产品”的技术转化问题,打通从科技强到香菇强、经济强、随州强的通道,建立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使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与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相得益彰,以拉动我市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体系。香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的绿色生态环保发展体系,强化栎木培育成林力度,严禁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因为生态也是财富,现代化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要创造更多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基本路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林业部门要加大林木管护力度,严控栎木资源外流。
  四是构建国内国际两大循环体系。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香菇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调整和重塑。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疏通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补齐售后服务短板,而且要重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其基本路径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面对国内14亿人口的大市场,我们要提高香菇品质,增加花色品种,疏通销售渠道,细化配送服务。
  五是构建依法保证菌种质量的体系。提升菌种质量是提高香菇质量的前提、基础和生命,需要以强有力的监管来保障。要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制机制,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保护菌种质量的浓厚法制氛围。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的职能作用,每年依法不定期组织对制种厂家进行1至2次全复盖、拉网式“五查”,即:查制种许可证、查制种设备、查制种环境、查制种质量、查信誉度。依法取缔无证制种,销毁劣质菌种,把菌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保证菌种质量。
  六是构建菌种质量的技术培训体系。制菌种的技术、环境、工艺流程要求非常严苛,近几年劣质菌种问题时有发生,让菇农蒙受损失,大都是制菌种的技术、环境、工艺流程不到位造成的。针对这些深刻教训,应建立制菌种人到大专院校学习培训制度,请教授现场指导,组织相互观摩、交流、学习等。市级成立菌种质量检测中心,购买菌种质量检测设备,以此提高菌种质量,保障种菇安全,促进制种良性循环。
  七是构建扶持优质菌种大户的体系。支持制种大户在菌种优选、市场培育、标准创建、品牌构建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夯实全市菌种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对年产10万斤以上的制种大户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机械化优质菌种生产规模,淘汰手工作坊式制种方式,从源头上保持菌种质量,进一步提升随州菌种区域品牌影响力,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
  (作者为市食用菌协会会长、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