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24日
红25军长征,星夜进入桐柏山

  情景再现:红25军在随县太白顶田王寨集结
  提起红军长征,大众耳熟能详的是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此外,还有一支小型部队参加了长征,这便是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这支3000人左右的红军队伍,在长征初期进入随北桐柏山区,在随北小林店得到物资补给,在桐柏山太白顶紧急召开作出重大转折性战略决策的太白顶会议。
  小林镇,军民合作增补给
  1934年11月16日晚,红25军奉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军部所在地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出发,途中突破敌军封锁线,于11月18日上午到达随县北部小林集镇,胜利地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
  小林镇地处鄂豫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当时集镇上传统的“八大行”齐全,大大小小的加工作坊、骡马店、饭店小吃店等,有上百家。连续行军、作战30多个小时,疲惫不堪的红25军将士亟需休整和补给。相对富足的经济、物质条件,让小林集镇成为了红军理想的粮饷补给地。
  红军宣传队、筹粮队立即开展工作。军经理处(后勤供给部门)向街上十余户地主、资本家筹款购粮补充给养。因个别土豪破坏筹粮,红军抄没了他的家产,并将其中部分财物分给了穷人。抄家行动震慑了街上其他土豪大户,张建之、张光道等众多店家老板纷纷出钱出粮,补充了红军粮饷。
  据红25军副军长徐海东大将回忆,当红25军横越平汉铁路后主要“沿湖北边境前进,以避开两省的敌人”。他说,“此时完全行动于敌区。当时无地图,地形生疏,则边走边调查,边前进,群众给予极大援助。”高度肯定了随北群众对红军长征的支援。
  太白顶,紧急会议定方向
  11月18日下午,稍作休整并得到粮饷补充的红25军官兵离开小林镇,继续西行。路上,他们击溃了七里冲、淮河店地主武装和国民党乡公所武装40余人,于19日凌晨从淮河店进入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经月河店(今桐柏县月河镇集镇)、金桥(今桐柏县月河镇金桥村),到达山高林密的桐柏山区。经过田王寨,直抵太白顶。
  到鄂豫交界的桐柏山区战略转移并在此建立根据地,原是红25军开始长征时首要的和既定的目标。
  11月2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太白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红25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根据闻讯赶来的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对鄂北豫南桐柏山一带军情民情介绍,省委认为桐柏山区战略纵深小、周边敌情重,不具备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会议决定,红25军继续向西北转移,取道豫西平原,挺进伏牛山区,相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太白顶上召开的这次鄂豫皖省委紧急会议,贯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了最有利于红军生存、发展的正确决策。
  界牌口,调虎离山攻枣阳
  11月21日至22日,红25军将士翻越桐柏山,经桐柏山南麓的湖北随县解河、新城,抵达界牌口(今湖北省随县太白顶风景区界牌口村)、鸿仪河(今河南省桐柏县淮源镇鸿仪河村)一带。
  蒋介石获悉红25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的消息,急调兵企图趁红25军孤军远行之机,包围全歼。
  为了麻痹敌人,红25军采取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策略。根据太白顶会议决定,副军长徐海东亲率224团,从界牌口一带出发急行军,佯攻湖北省枣阳县城。敌人果然中计,国民党40军大部、115师、44师和“追剿队”第三、第四支队共20个团急匆匆赶往枣阳,妄图在枣阳决战。令敌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在枣阳仅打了几枪,就神不知鬼不觉撤退,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张星江和地下交通员担任向导,绕道桐柏县平氏镇、泌阳县城东,乘虚北上,跳出了敌人的追堵合围。
  历时10个月,途经鄂、豫、陕、甘4省,行程近5000公里。红25军于1935年9月16日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27军会师,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这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