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彰显城市特色加快随州高质量发展
——对“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的思考
  周承阳
  随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城市特色,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化城市发展道路,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与先机。
   一、随州发展现状
  (一)文化底蕴深厚。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美称,集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等于一体。既有延续5000年的华夏农耕文明,又有独一无二的编钟青铜文化,更有季梁、曾侯乙、胡紫阳、刘长卿、欧阳修、明玉珍、杨涟等名人文化。历史上的随州,因地域原因吸吮了南、北两大文化的营养,可谓历史厚重,底蕴丰富,人文璀璨。
  (二)基础设施完善。自2000年成立地级市以来,随州老城区不断改造升级,新城区不断拓展延伸,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渐入佳境。白云湖上的10座大桥,使得中心城区不断延展。316国道的两次东迁,汉丹铁路升级,汉十高铁的正式通车,形成了随州纵横交错、便捷互通的交通网。中心城区12处综合公园、29处广场及街头小游园给市民生活带来享受,随州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三)资源禀赋突出。随州历史悠久,其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遗址、代表性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甚多。其中,规模较大的古墓群遗址有擂鼓墩、义地岗、羊子山、叶家山等,出土的文物更是年代久远,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现存古民居基本为明、清两朝遗存,有两水沟社区老街古民居、谢家寨谢氏老宅、九口堰村孙氏老宅、小岭冲村李氏老宅、胡家河村胡氏祠堂等。城区历史遗迹有岁丰桥、文峰塔、舜井碑、智门寺遗址、古城墙及护城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公布的国家级保护项目4项、省级11项、市级85项、县级148项。
  (四)产业基础良好。随州作为“中国专用专汽之都”,全市专汽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年产专用车20万辆,产品公告7000余个,年产值近700亿元。拥有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出口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茶业加工出口基地等,产业品牌影响和出口能力持续稳定上升。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0多家。
  但随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文化特色挖掘不够,随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人文背景并没有充分地运用到城市建设、文旅融合当中,使得城市文化个性不突出,文化旅游看点不多,文旅融合质量不高。产业虽有特色,但规模总量都不够大,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知名品牌引领,产业竞争力不强。
   二、加快随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掘历史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当前,随州不能只是满足于某一建筑或某一景点的成功,而应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突出随州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厚重感和认同度。将随州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脉络衔接、充实起来,灌注到城市建设当中,整合零散文化,大力建设历史文化主题观光园、主题景观游览线,做大做强历史文化这篇大文章。把历史文化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同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同大洪山风景区、千年银杏谷、西游记公园等现代景观资源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发光发声,重新焕发生命力。如诗人李白在随州留下多部不朽诗篇,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充分再现了李白与汉东太守及好友胡紫阳在汉东楼上饮酒、高歌、吹笙、吟诗、起舞的场景。这当中的故事完全可以利用,可以在草甸子街修建李白纪念祠和雕像,还原诗人生活场景,同时展现诗人作品,将所有的元素设计展现出来,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文化,从而留住人们的目光和脚步。同样按照这种思路,抓住随州特色历史文化大做文章,扩大城市知名度及影响力。
  (二)依托现有资源规划,科学提升品质特色。要科学谋划,整体布局,规划建设随州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街道、特色小镇等,形成一种牢固的“特色占有”,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可依托白云湖独特的地貌优势打造串联起两岸风景的“一湖两岸”观光带,集商贸、文体、娱乐、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休闲旅游区。依托“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规划建设中国首个编钟主题街区,展示青铜文化,串联随州博物馆、擂鼓墩古墓群遗址,打造城市特色古街道,展示随州特色小吃、古玩、特技、民俗表演。依托随州文化公园等打造曾随文化观光园,建设随州主题文化广场,定期举办随州历史文化实景剧演出,吸引八方游客,让随州古国历史古文化得到传承发扬。依托高铁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打造集观光、旅居、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小镇,留住差旅、走亲访友、路过随州的人们脚步。依托解放路、烈山大道、香港街、澳门街现有条件,打造时尚特色街,将时尚元素与随州传统特色元素有机结合,融入街道各个角落的设计当中,使城市街道告别传统的千篇一律,提升街区的特色景观和层次等。加强对郊区农村民房建设管理,高标准统一规划,推进一村一品、一路一观、一带一景。把随州真正的历史优势、文化优势、特色优势、品牌优势亮出来,突显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三)加强文化古迹保护,整合各种潜在资源。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发不仅只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更是地域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展示,特别是在特色城市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对随州历史遗迹,要在保留或再现原有格局与场景的基础上,通过“修旧如旧”的抢救性改造,恢复汉东门、古城墙、水码头、护城河等随城古迹。对留存不多的古民居要按照“修缮性保护”原则,在传承保护中留住记忆。加大对擂鼓墩、叶家山、羊子山等古墓群保护,对安居古街、两水老街等加强保护修复。加大对随州历史传说、民谚、民俗表演艺术发掘创新,号召支持年轻人学习花鼓戏、皮影戏、剪纸、舞狮、根雕等民俗技艺和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生活乐趣,促进随州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使历史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得到保护。
  (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经济空间。围绕建设“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目标,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发展,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专用汽车、文旅融合等特色产业,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依托“襄十随神”城市群把专汽作为随州产业体系的根基、城市发展的命脉,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研发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实现裂变式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名片。以“两香一油”(香菇、香稻、油茶)为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培养一批年轻高学识的现代营销网红。整合随州地方特产,如兰草、香菇、蜂蜜、茶叶、葛粉、古银杏、蜜枣、泡泡青、板栗、腐乳、高杆白、三黄鸡、中药材等,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之路,打造完整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产品销售和出口新路子。在每年办好寻根节的基础上,开发一系列寻根节特色产品、传统食物、纪念品等,让游客来了有看的,坐下有吃的,回家有带的。整合旅游资源,以旅游带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2021秋季主体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