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29日
“抱团聚力”助振兴
——广水市武胜关镇产业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卞俊阳 肖海东 邵舒
  阳春三月,记者在广水市武胜关镇走访,犹如置身天然氧吧,顿觉空气湿润,呼吸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举目四望,苍翠欲滴的茶林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果树漫山遍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市“农业发展型特色镇”,名不虚传。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独特地理环境,为武胜关镇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近年来,武胜关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优势、抓重点、补短板为抓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武胜关镇镇长张亮平说。
  武胜关镇审时度势,科学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化发展布局,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茶叶、板栗、油茶、柿子等特色产业,正在武胜关大地强势崛起。
  以打造国家“森林城镇”和“康养基地”为目标,武胜关镇不断加快生态林建设,争取天然林保护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到14万亩。通过全力打造,“六大特色经济板块”已显雏型——
  以兴林合作社为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发展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以牛脊山林场、“双七”林业合作社、鹏程农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北部1万亩湿地松基地;以杨林沟茶场为中心,带动周边7个村新建1.2万亩有机茶基地;以金鸡河村板栗基地为基础,在青山等10个村建成9000亩油茶基地;以新屋村红栀子基地为依托,在周边5个村种植红栀子8000亩;以桃源村果蔬采摘园为示范,在泉水等3个村建成高标准采摘园基地2000余亩。
  文化“活”起来,乡村“旺”起来。武胜关镇不断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修复了武胜关关顶文化和将军寨、千姑寨、穆桂寨、汉东寨、大城寨、乐城寨等关寨遗址,整合黑龙潭瀑布、芦花湾黑山石门防空洞、桃源生态农旅民宿、金鸡河原生态景观等旅游资源。弘扬孝子碑孝文化、腊水河感恩文化、叶开寅革命传统文化、杨林沟茶文化,擦亮国家级四大名片。打通杨林沟至梅家湾8个村“叶子型”循环旅游公路110公里,重点打造武胜关省级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
  产业建设紧锣密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是如火如荼。武胜关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合作社为平台开展土地流转,充分发掘每个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业。目前,武胜关镇果茶专业村、旅游特色村已发展到13个。2021年,全镇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产业增加值的80%,年均递增在8%以上。
  产业集群得到不断积聚,全镇农业产业乘势而上,跑出了现代农业的“武胜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