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和《湖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贯彻落实执法检查,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省残联副理事长毛建东来我市调研指导,与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代表座谈交流
▲随州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残疾孩子黄丛飞家中辅导学习
▲开展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暨“复明助残”公益活动,引导全社会健康生活,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
▲2022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副市长徐锋赴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调研,看望慰问手工包包编织培训班的残疾学员
▲残联与爱心机构共同举办“助残圆梦”活动,向听障残疾儿童捐赠助听器
▲随州市助残拥抱美丽乡村无障碍户外拓展公益活动,在风景旖旎的广水市徐家河水库风景区举行,来自全市的160余名残疾人和近百名志愿者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户外体验活动
▲志愿者帮助残疾人了解随州非遗文化
▲市聋人协会召开座谈会,通过手语、文字等形式学习《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聆听习近平关心残疾人的暖心话》
▲人社、税务、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
▲湖北省十六届运动会群众体育(残疾人)象棋比赛项目中,随州残疾人运动员常晶晶(左)斩获女子组金牌一枚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王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党中央的这一决策令全市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倍受鼓舞、倍感振奋,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近年来,随州市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关怀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事业发展环境,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保障权益解除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积极落实民生保障政策,着力解决好残疾人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残疾人编密织牢“保障网”,使残疾人获得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市政府先后专题研究解决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等发展瓶颈问题。人社部门在开发公益性岗位、发放创业贴息贷款时,对残疾人优先;财政部门逐年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对涉残预算执行快审快办;卫健部门大力实施残疾人医疗康复救治工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住建部门对城区当期符合申请廉租房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分配,全部按需保障;教育部门全面落实残疾学生减免和补贴政策,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实行实名制登记,跟踪服务;城乡重度残疾人参加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县级以上政府买单、取消了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大病住院报销的起付线。民政部门每月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10余万元,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305余万元。实施“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计划,采取政策、资金扶持,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等力量,为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寄宿式、日间照料、居家托养服务,5年累计为3千余名重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服务,减轻了残疾家庭的负担。
为了充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我市相关部门通过12385服务热线、信访系统、逢事说事等形式接待残疾人来电来信来访,积极开展“法治惠民”行动,采取在媒体刊登涉残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专家讲座、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开展“法律走进残疾人”系列法律咨询、援助活动。开展全国无障碍示范市创建工作,打造“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名片,15家涉残重点服务机构实施无障碍环境改造升级项目,每年300余名残疾人领取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保障了残疾人的出行权。
有效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各地落实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一人一案”措施。在物力、财力上积极支持特校发展,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随县建成了特殊教育学校;曾都区特校开设视障教育班和学前康复教育班,填补了空白,拓展了特教领域;广水市政府划拨资产,改善了广水特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环境。每年开展“助学奖励”“金秋助学”“结对帮扶”等助学行动,实施“3+1”(省、市、县三级残联加工会)残疾高考生升学资助,实现了教育资助政策、就学困难救助、大学录取一次性补助等关爱措施有机结合,确保残疾人不因困难而辍学。
精准康复维护生命尊严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精准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我市积极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精准满足了残疾人的所需所盼,让残疾人重建生命尊严,提高生活品质。
康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始终把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以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等项目为抓手,5年来累计为34784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2284名0-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从2021年开始,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实施每月500元的康复训练生活补助,全市每年有200余名残疾儿童家庭享受补贴,开展“助残光明行”活动,为40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每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10万元用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为280余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补贴。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上门适配服务,5年来累计为全市200余名贫困听力障碍残疾人配发了助听器,为300余名残疾人免费验配假肢,免费发放辅助型器具四千余件(套)。
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常态化开展康复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注重链接专业康复机构和社会组织力量,严格把控定点康复机构准入标准,加大康复人才储备。每年选送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规范化培训。截至目前,我市共登记在册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才73名。“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4800万元新建并投入运营随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广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配备高规格的康复设施设备,引进专业的康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曾都、随县康复托养设施正在启动建设中。
残疾人康复政策宣传氛围浓厚。每年爱耳日、爱眼日、残疾预防日举办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定点康复机构深入基层乡镇开展“送辅具”下乡和残疾筛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印制发放《随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指南》2万册,积极培育社区康复机构,广泛开展康复知识宣传,扩大残疾预防与康复救助政策宣传覆盖面,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人数逐年增加。
帮扶就业敲开致富大门
残疾人就业创业是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全面发展的关键。为帮助残疾人实现“造血”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我市以贯彻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线,以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为载体,不断推动残疾人多渠道就业。
全面推进按比例就业工作,积极参与组织“春风行动”残疾人招聘会和“就业援助月”活动,5年来帮助6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构建促就业创业奖励扶持机制,建成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近5年开展残疾人电商培训650余人次,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坚持每年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残疾人自主创就业示范典型、残疾人电商示范户(带头人)评选扶持活动,每年帮扶资金达100余万元。对分散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集中安残机构、产业助残项目、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服务等给予扶持补助奖励,全方位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支持帮助创办残疾人驾驶培训学校(随州神通驾校)并给予残疾人驾照培训补贴,近200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并领取C5驾驶证,驾校被省残联职业培训中心授予残疾人C5驾照培训补贴机构。落实“湖北省未就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不断线帮扶专项行动”,实现2022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100%就业,受到中国残联、省残联肯定。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扶持建立40余个省、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和示范基地,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文体发展丰富精神世界
为提升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增强残疾人精神文化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我市坚持满足残疾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帮助残疾人演绎精彩人生,展示自我价值。
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和“学听跟·同心圆梦”行动。联合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户外拓展、观看励志电影、残疾人健身周、特奥日、文化周等公益和文体活动,每年帮助300户残疾人家庭实现“读一本好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公园、参观一次展览”的目标。全市建成了9个残疾人“励志书屋”。广泛开展事业宣传,常态开设惠残政策和残疾人就创业典型人物宣传专版,开通《残健同行》专题栏目和新闻手语播报等服务。着力挖掘培训残疾人文化体育人才,建立残疾人文艺人才资源库,依托社会资源挂牌成立了随州市残疾人体育人才选拔训练基地,在2022年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十六届残运会上,我市派出的26名残疾运动员在已举办的乒乓球、象棋、田径3个项目上共取得了2金3银8铜的优异成绩,为历年最好成绩。
砥砺前行谱写时代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以实施残疾人“六项关爱行动”“三项能力提升计划”为总抓手,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逐步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
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湖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实施力度,推进残疾鉴定免费制度落实,推进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巩固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制定落实托养服务机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就业年龄段(16—59周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
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需求。保障残疾人康复新需求,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和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营造残疾人就业创业新环境,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残疾人特殊教育新发展,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制度。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新繁荣,支持创作、出版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力作,培育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维护夯实残疾人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确保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地方残疾人权益保障和优惠扶助政策制定。帮实扶残助残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扶持助残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做实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以市、县级残疾人服务设施为骨干,乡镇(街道)残疾人服务设施为基础的残疾人服务设施网络。
征途漫漫,重任在肩。全市残联系统将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