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31日
盘活车云山茶资源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阳斌
  随县草店镇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随州茶叶主产区之一,车云山茶在业界也小有名气,但是,与一山相连的信阳相比,车云山茶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全面盘活车云山茶资源,做大做强车云山茶产业,草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到信阳、恩施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在车云山村走访了数十户茶农,问需求、找痛点、查根源,对车云山茶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车云山茶产业发展优势
  车云山茶叶主产地车云山村,位于草店镇东北方向,距离镇区16公里,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接壤,距信阳市区36公里。这里发展茶产业有三大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车云山村行政版图面积7.7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千亩,森林植被覆盖率97%以上。车云山海拔578米,年均云雾日160天。这里昼夜温差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肥力和养分丰富,非常适合茶树生长。中国绿茶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就起源于车云山。所以,车云山茶与信阳毛尖实属同根同源,依托的是同样的自然资源。
  茶叶文化优势。车云山毛尖茶历史悠久,传说和典故甚多。早在1300多年前唐朝时期就在此发现了茶树。传说武则天患痢疾被车云山茶叶治愈,特赐银两在车云山顶峰上修建了“千佛塔”一座。民国初期,“车云山毛尖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奖牌、奖章均保存于信阳市博物馆。1955年春,车云山村八位老党员茶农,在“千佛塔”附近茶园亲手采摘鲜叶10余斤、纯手工炒制干茶2斤邮寄到北京,请毛主席品尝。主席用此茶招待苏联水利专家,给予此茶“汤清叶绿、香高味浓”的褒奖,并委托时任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的华国锋同志执笔给车云山全体茶农回信,随信件附茶叶款和有关茶叶种植的书籍,勉励车云山茶农种茶致富,信件至今存放于信阳市档案馆。1997年,随州车云山茶场携极品毛尖茶在北京参加全国茶行业评比活动,又摘得金奖。
  产业基础优势。车云山村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都以种茶、炒茶、卖茶为生。全村种茶面积约3千亩,户均茶园面积30余亩,全村年产干茶2.5万斤左右,年总产值1500万元左右,茶场现已注册“车云山茶叶”商标。目前车云山有两家茶叶企业:一是2005年成立的车云山茶业公司,位于车云山村,主要是帮助茶农进行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另一家是招商引进的恒泰农业公司,位于草店镇工业园,主要生产项目为绿茶、红茶加工出口,主要出口东南亚等地。
  培育壮大茶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车云山茶产业虽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结合车云山茶产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需按照“抓整合、促提升、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积极培植壮大车云山茶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龙头带动,打通一条链。从政策层面、营商环境层面、发展信心层面,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引入现代理念、现代设备和优秀人才,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主动为车云山茶产业导入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助力恒泰农业公司在车云山中湾建设二期茶叶深加工厂项目。二是保护和整合茶资源,将上世纪末外租给信阳市董家河镇车云山村群众租种的1600亩茶园逐步回收,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茶农”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推进规模化种植。三是茶场目前生产季仅仅一个多月,产业融合、农旅融合空间很大,可依托龙头企业,面向信阳和随州市场,做强融合发展大文章。
  市场驱动,织密一张网。一方面,引领茶企、茶农,强化对“车云山茶叶”品牌的保护,坚持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两条腿走路”,加大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打击任何破坏车云山茶叶品牌的行为。二是通过开设车云山茶直销店、文化体验店、直播带货展馆等,丰富拓展销售渠道,目前随州城区展馆正在设计建设。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包括组织举办车云山茶文化节、采摘节等集茶产品交易、茶品牌展示、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宣传推介活动,鼓励茶企参加国内外茶事活动等等。
  统筹联动,下活一盘棋。车云山茶产业要取得强势发展,绝对不能由茶农、茶企单打独斗,政府部门要主动当“链长”,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县级城乡融合发展公司、镇级乡村合作公司、村级产业公司、龙头企业等力量组建车云山茶叶乡村合作公司,下活一盘棋,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规划、项目落地等工作,成体系地推进车云山茶产业发展。
  “豫有信阳,鄂有车云。期待车云山茶成为继随州香菇之后的又一张享誉全国的农业产业名片。”这是来车云山采风的市内外学者们发出的感叹。这是鼓励,也是压力。草店镇要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激发动力,推动车云山茶产业突破发展,为随县强县工程和“争创中部百强县”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系随县草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