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10日
缕缕酒香“熏”人醉
——武胜关镇返乡青年谢安位的创业故事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卞俊阳
  7月2日,记者来到广水市武胜关镇芦花湾村“谢家酒坊”,但见储粮室、发酵室、蒸馏室、产品展示厅一应俱全,窖藏室内一口口大酒缸装满了纯粮酒,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酒香。
  包装室内,谢安位正在仔细察看下线的每一壶酒,认真检查酒的成色、纯度。
  谢安位是酒坊的主人。说起创业故事,他娓娓道来,犹如自己酿制的酒一样,醇厚绵长。
  商海打拼
  谢安位出生在武胜关镇芦花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打从他记事起,爷爷和父亲就依靠传统酿酒技术,经营着一家小作坊,规模虽小,但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98年9月,谢安位从孝感体校毕业后告别家乡,加入外出淘金队伍,只身来到广东东莞。几经辗转,他在东莞面料服装厂谋到了第一份工作,当上了一名学徒工。凭着年轻人的坚韧性格和勤奋好学,很快就出类拔萃,短短几年,便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正当谢安位踌躇满志决定在厂里大干一番时,2005年初,工厂因迁址深圳而停产,失业后的谢安位只好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工作。
  当年4月,谢安位在东莞长安福田印染公司谋求到一份挡车工的职位。为做好本职工作,他刻苦钻研技术,工作任劳任怨,很快得到老板器重,由一名挡车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生产主管,月收入也由起初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1万多元。
  尽管公司各种待遇优厚,工资也涨了好几倍,但谢安位认为靠打工是难以出人头地的,他有更高的目标和梦想。
  故土难离,乡情难断。2018年4月,谢安位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
  返乡创业
  创办酒厂一直是谢安位的梦想。
  办酒厂不能仅凭一腔热血,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回乡后,谢安位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祖传酿酒技术,为开办酒厂做准备。
  为掌握更加先进的酿酒技术,谢安位多次跑贵州、到河南、赴安徽等地拜师学艺,终于拿到了酿酒师资格证。带着技术和信心,他注册资金50万元,成立了“谢家土门商贸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办理了“谢家酒坊”营业执照,并拥有“谢家土门”商标。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扩大酿酒规模,谢安位又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厂房,新增3个窖藏室,购买大型陶瓷酒缸120口,添置先进酿酒设备4台套。
  俗话说:“水是酒之血”,“谢家酒坊”对酿酒的水很讲究。
  芦花湾地处武胜关南麓,山泉常流,水质清澈,久贮不浑,清冽甘甜,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很多人都说,芦花湾的水“做酒酒香,做豆腐无双”。
  “谢家酒坊”酿酒工艺用谢氏祖传秘方制酒麯,用30年以上的老窖发酵,部分发酵的酒窖还在60年以上,坚持传统的黄泥封窖,酿出来的酒色亮、品醇、香清、味美,其酿酒技艺已被列入广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以诚实赢得客户,靠诚信赢得市场。正是恪守这一理念,“谢家酒坊”在技术改造中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迅速拓展。生产的纯粮酒系列产品通过“拼多多”等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备受市场青睐。今年1至6月,已生产纯粮酒12吨,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润30多万元。
  回报乡亲
  回报父老乡亲是谢安位不变的志向。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幸福。”
  芦花湾村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大,适宜种植优质稻麦。如何变资源为财富?谢安位积极与农户对接,同52户村民签订“订单式”稻麦种植合同600多亩,让种植农户放心种、不愁销、增收稳。去年,“谢家酒坊”以高于市场收购10%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优质稻麦30多万斤,户均增收近2000元。
  “酒厂既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又能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带来了福利。”芦花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对记者说,酒厂生产,从粮食晾晒、出甑都需要人力完成,谢安位将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了村里的困难户。
  在广水有不少人家都会酿酒,但无奈于没有品牌,卖不出好价钱。谢安位先后主动与20多家酒坊建立联系,不仅向他们传授酿酒技术,还为他们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谢家酒坊”,正成为芦花湾村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返乡人才创业就业,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人力回乡,为返乡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政策、平台、服务等硬支撑,助力乡村振兴。”武胜关镇副镇长孙明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