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08日
以法之名 兴文明之风
——写在《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





  随州日报通讯员 罗成
  “现在小区里大型犬少多了,很多爱狗人士也是牵着狗绳遛狗。”近日,谈到小区这一年的变化,随州碧桂园云山竹语的王先生道出这样的感触。文明,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追求。去年7月1日,《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旨在以法引领市民向上向善,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条例》实施一年多来,看得见的改变在眼里,在群众的生活周边;看不见的改变在心里,在市民举手投足之间。干净整洁的街道、忙而有序的交通、热情洋溢的志愿服务及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都为随州增添了靓丽的文明底色。
   这一年,《条例》宣传渐入人心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行走在随州大街小巷,城市公交站牌、公益宣传橱窗里,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不时进入眼帘。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文明之风、文明之城,都始于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做好《条例》宣传,进一步调动市民的自觉性、参与性,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不断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
  市委文明办印发《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工作方案,在市直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统一开设“学文明条例做文明市民”专题专栏,对《条例》进行条款解读、法律释义、专家访谈,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切合群众呼声的宣传报道,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率。
  各地各单位延伸宣传触角,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条例》宣传到市民群众的心间,利用LED显示屏、T型广告牌、小型提示牌、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刊载或展示《条例》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编印市民文明手册20万份,刊播制作遵德守礼提示牌200余块。
  我们欣喜地发现,从城市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园广场到大型商场,从街边广告牌到候车亭宣传栏,众多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公益广告,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市民参与文明创建。
  坚持把先进典型选树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建立条块结合、同向发力、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近年来,我市集中选树了公路孝女王何林、独臂村医王文艮、武警战士李林雨、环保少年李博约等一批来自基层一线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坚持小手拉大手,发挥家庭作用,让文明相互“传递”。市教育局把《条例》宣传纳入到党课、团课、思政课和道德讲堂,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载体,把文明的种子种在中小学生的心里,让文明之花从小开始绽放;市妇联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家庭角色评选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文明社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日益夯实。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条例》知晓率达到74.39%。许多市民表示会积极参与文明促进活动,并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
   这一年,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每年四月,位于府河大桥东南侧的玫瑰园,各色玫瑰争相盛开,吸引市民打卡拍照。
  近一个月的花期,玫瑰花花开花落,入泥护花。“现在很少有摘折花朵的,基本上没有。”市滨湖体育公园有关负责人说,“几年前,我们在寻根节期间摆花布景,一晚上花盆少很多。现在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条例》的实施,对城市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让执法部门腰杆更硬。
  毁绿种菜,是城市不少小区、公园绿地的“常见病”。近一年来,我市加大毁绿种菜的执法力度,清理80余处,恢复绿地3000余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城区毁绿种菜、违规种菜等不文明现象。
  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出动执法人员1.55万余人次,劝导出店经营1.35万余处,规范流动摊贩2.33万余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5.3万余处,拆除违法建设80余起,拆除违法面积2800余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有序有效。
  要管,更要疏。我市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不断补齐城市短板。
  今年初,小十字街口袋公园入选“全省最美口袋公园”。我市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双修”资金,统筹城区建设口袋公园,力求小而多、小而精、小而美,目前已建成62个。
  同时,新建、改造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150余处,配置垃圾分类容器3万余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商业圈、学校圈、交通圈、医疗圈及老旧小区周边道路符合条件的路段增加夜间停车位2000余个,方便市民停车。
  一年来,我市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标准和要求有机融入城市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充分挖掘空间资源,加大停车场建设,推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补划和完善优化,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一年,文明行为成为时尚
  “现在路上车比以前多了,但交通秩序却好了很多,最明显的感受是司机都会主动礼让行人。”市民张文利对城市交通的变化赞不绝口。
  经过斑马线、路口时主动减速行驶,车辆礼让行人,不争道强行……文明交通新风尚流行的背后,是市民一次次文明行为的践行,也有赖于相关部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实施。
  公安部门封闭24处机动车调头开口,封闭3处人行道开口,组织人流、车流各行其道。推动对季梁大道以南、擂鼓墩大道以北、编钟大道以西、明珠路以东共24个路口84个方向的渠化岛,改造为无障碍安全岛。严查违法行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1万余起,其中查处劝阻违停违靠5万余起,查处酒驾950余起,拆除“两车”伞篷15000余个,城区交通拥堵报警同比下降20%。
  如今,市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明显减少,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大多数车主的行车习惯,文明出行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有序。
  文明餐桌也成为一道风景。“你好,请注意文明用餐”“光盘光荣,浪费可耻”……一系列的文明用餐标语在酒店、食堂等地随处可见。
  “现在点餐,大家都是量力而行,不多点不浪费,多点了我们也会提醒。”随州某酒店服务员张婉月说。
  让“吃得文明”蔚然成风、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督促5836家餐饮主体张贴反对餐饮浪费、使用公筷公勺宣传海报18000余张,发放“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5000份,摆放宣传桌牌60000余个,播放LED标语1000余条,引导市民群众逐步养成了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
   这一年,“志愿红”更加鲜艳
  《条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支积极践行、倡导文明的志愿者队伍。从疫情防控到文明创建,从扶贫助困到邻里守望,从交通引导到心理疏导……如今的随州,处处都可以见到闪耀的“志愿红”。
  “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建立开展志愿服务的保障、激励制度。”我市将《条例》贯彻实施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所52个、站1008个、延伸站点280个,着力打造党群服务、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综合体和特色示范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刘炳坤介绍,我市利用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开展点单配送服务,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工作闭环,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现可视化呈现、一体化调度、智慧化管理收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需求1.5万条,惠及群众10余万人次。
  出台《随州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实施细则(试行)》,对志愿者星级评定、激励嘉许办法、实施与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组织开展2022年度随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者。成立于2016年的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386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近5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1万多个小时,获评“2022年度湖北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一年来,我市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活动,倡导养成“排队守秩序”“礼让斑马线”“有序停单车”“文明养宠”“垃圾分类”“就餐不浪费”的文明新风,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和现象1000余起。
   这一年,文明城市创建提速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综合素质的体现。
  今年2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文创卫暨花园城市建设推进会,这次会议既表明了全市上下创则必成、创则必胜的信心决心,也吹响了建设玲珑秀美、宜居宜业花园城市的号角。
  市“四大家”领导带头包联社区,每月至少到社区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调研一次创建工作,现场解决问题。通过“党建+”创城模式,深入开展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百家单位包联社区、千名党员干部下沉小区、万名党员群众集中攻坚助力创文创卫活动,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
  以花园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化创文创卫工作,启动实施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推进草甸子历史文化名街改造等177个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市容市貌、文明风尚等十个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五眼桥、鹿鹤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主城区活禽交易全面禁止,噪音扰民得到有效遏制。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聚焦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城市吸引力、集聚力不断增强。
  良法之下的善治,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市始终坚持人城共进,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村镇32个;全国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单位87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10所;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5户。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条例》的引领下,文明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文明之花已盛开在每一名市民的日常行为之中,山水宜居、和谐有序、欣欣向荣的花园随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