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15日
村美民富架“金桥”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程文武 张晓琼
悠闲静怡的农家院落,山清水秀的村庄环境,宜居宜游的乡村图景……9月10日,走进随县柳林镇金桥村,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映入记者眼帘。
曲径通幽处,景色正宜人。行进在崎岖的登山步道上,阵阵清脆的鸟鸣,在山谷间回荡;放眼望去,山下田野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成片的板栗园,村民在园间劳作,笑容挂在嘴角、幸福写在脸上。
眼前的美景来之不易,金桥村也有过“拿不出手”的时候。和许多村一样,该村也曾面临产业不振兴、农民不增收、农村没活力的窘境。
金桥村位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前沿,山场面积广,山林资源丰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全村版图面积14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599户、2441人,共有耕地3552亩,是全国“板栗之乡”,曾获国家级“万亩无公害板栗示范基地”称号。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强力推动,靠的是集体经济同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金桥村党支部书记雷代江感慨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在随县财政局的帮扶下,抢抓机遇,坚定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把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环境整治等方面着手,使乡村展新貌、换新颜、添新业,处处呈现出崭新气象。
行走在新打造的滨水绿道上,记者看到,金桥村和美乡村建设随地就势,筑坝、铺路、打造景观,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具有乡土风味的文化墙、板栗文化博物馆、山地板栗采摘园等,传递出浓浓的乡愁。
“我们村庄变化太大了,这一切得益于正在开展的和美乡村建设。现在村庄的环境变美了,群众的心情也舒畅了,各种文化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谈到村里环境变化,70岁的一组村民王度安打心底里开心。
在金桥村村委会旁,一栋楼房拔地而起,这是金德权的家。因看准金桥村宜居宜业,去年,他花了近40万元盖了新房。
“现在生活好了,村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治理是一项真真切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生工程。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民生工程,通过干部带动、党员示范、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雷代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02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2000万元,着力加快板栗采摘园、登山步道、山顶景观台、文化广场和村庄溢流坝等项目建设。
如何让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焕发出活力?怎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群众生活富裕?金桥村从一颗小板栗抓起,坚持“示范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品牌优质”的原则,培育发展板栗产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只有夯实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村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金桥村积极对接乡村振兴项目,按照打造“板栗小集镇”定位,建立起5000亩板栗基地,发展无公害板栗种植;改造牛角尖樱花谷项目1000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80亩,全力打造绿色长廊、林果采摘和农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
守望乡情,留住乡音,铭记乡愁。当下,金桥村正举起如椽大笔,擘画着美好的新图景。记者看到,这个人称“世外桃源”的山村正在发生着嬗变,一条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