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9月27日
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济发展之“进”

  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 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事关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近年来,曾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坚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对冲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1-9月,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9亿元,同比增长6%。
  聚焦便民利企 打造更省心的政务环境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一流的政务服务。我们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高频办理的事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围绕一个个具体问题,优化流程、创新机制、提升效率,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群众评”区镇村全覆盖,用改革激活“一江春水”。精简流程“便利办”。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赋予最高办理权限,实现“一人受理、首办负责、全程服务”,303个依申请事项、70个“一事联办”、25个“一业一证”主题事项实现即办即结、一次办好。创造性开展“区长走流程”活动,及时解决市场主体及群众诉求。291项政务事项下沉至镇级,镇级大厅综合窗口入驻率达100%,群众办事更近一步。建立“政务专递直通车”,实现办税缴费不出村(社区),更多居民享受到“现场领证送上门”服务。加强统筹“联合办”。巩固提升“一事联办”成果,线上发布“一事联办”事项提升至108个,线下设置“一事联办”专窗并实现联办主题260余项,平均一个事项办理时间减少3天。全面推动跨域通办落地落实,扎实做好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承接工作,通办事项增至1768项,变“异地办”为“一地办”。市区共创随州首家“水电气网暖”共享营业厅,用户不到15分钟即可完成一次申请,实现联合报装。数字赋能“快捷办”。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通过理念升级、流程再造、治理优化,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一网通办”运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类事项办理时限减少94.79%,“零跑腿”事项比例达97.35%,即办件比例达94.11%。拓展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在127种高频应用场景中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应用,实现纸质证照“零提交”。
  聚焦提速增效 打造更贴心的投资环境
  一方沃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环境。我们坚持把服务市场主体、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不断凝聚吸引力、释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以更大力度保障项目落地。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规、多测、多验”合一,启动超时默认机制,提升协同办理时效。建立“容缺受理”机制,重点工程项目具备基本招标条件可先行受理项目登记,为招标人平均节约时间20天左右。深化联审联办、“多审合一”、容缺审批等工作方法,项目拿地后1个工作日内“五证同发”。深入推进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实现“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支持园区、商业综合体等用电单元统一打包参与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持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以更好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深化区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项目秘书”全程跟踪服务,实现项目即诉即办。探索实行工业项目“三道时间线管理”“集中会商”“边建边办”“定期督办”四项机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以更强担当实现纾困增效。发挥政府领投作用,建设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完善专汽和应急产业链条,降低本地专汽企业检测检验成本,提供应急产业产品研发验证支持,曾都区获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今年以来,新增退税减税降费4.26亿元,减免549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租金447万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5774万元,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31476万元。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协助15家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5173万元。
  聚焦公平有序 打造更安心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重要保障。我们持续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执法,着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风尚,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非禁即入”,组织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全面排查违规设立的许可环节、隐性门槛,有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1—8月,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总量突破12万户。着力破除隐性壁垒。聚焦“隐形审批”等痛点,优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定《曾都区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暂行办法》,选聘27名公平竞争领域法律专家,审查2023年公平竞争相关文件14件,清理存量规范性文件16件。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府采购“错位不见面评标”模式,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创新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持续推进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今年以来,政府投资项目省内异地达标率100%。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联动执法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共同净化招投标领域交易环境。构建法治营商环境。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及时修订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健全纠纷化解机制,落实“府院联动”机制,创新组建专汽行业“共享法庭”,推动网上立案、调解指导、在线诉讼、普法宣传,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成立“枣曾襄宜唐”知识产权保护圈,实现跨区域、部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及时发布容错清单121项,对符合法定条件和相应轻微情节的130起违法经营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为企业创造“知错能改”的机会。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将末端处理与前端治理有机结合,既救治本企业更警示全社会,让民营经济发展之路走得稳走得远。
  聚焦宜居宜业 打造更舒心的人文环境
  推动产城融合是实现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深刻认识到,产城融合不仅要产业兴,更要人气旺,坚持把工人队伍建设、城市服务配套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形成“产城融合”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发展态势,努力创造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推动产业就业互动互促。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稳岗、减负、扩就业、促就业”并举,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线上招聘会133场,线下招聘会13场,网络直播4场,发布用工岗位20000余个,达成意向7800余人,有效破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推动解决工人后顾之忧。全力保障企业务工人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实现应入尽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参保管理更加规范,新增参保单位1119家,新增参保人数17702人。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城北片区交通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学校、医院、公园、商超等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逐步提升,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疏解,有效破解城市“钟摆效应”,初步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格局。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曾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