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0月25日
农耕发源地 农服惠万家
——随县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三农”发展活力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张清 通讯员 唐海洋
  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抢收,金黄的稻谷被尽收“囊中”;一块块农田经过翻耕,种上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金秋时节,行走在随县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着劳动的欢歌。
  随县是炎帝神农故里,是湖北版图面积最大的县,享有“鄂北粮仓”的美誉,以全省2.4%的耕地面积生产了3.0%的粮食,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中国香菇之乡等称号。
  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多产粮、产好粮,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我们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乡村合作公司优势,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引领小农户‘牵手’现代农业,为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筑牢‘强县工程’根基。”随县县委书记陈良表示。
   抱团谋发展 搭建“三级服务体系”
  眼下正值秋冬播生产的关键时节,随县澴潭镇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一片忙碌,公司执行经理邱国成和多名员工一起,从货车上卸下一包包肥料。这些肥料将被送到公司在全镇设置的8个农资供应站,23个村农资供应点。
  “公司集中采购的化肥量大,比农户分散采购价低,平均每亩地能够降低5到10元的成本。”邱国成介绍,作为随县成立的首个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澴潭镇将镇农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林业服务中心、供销社等骨干力量,有效整合为一个镇级“龙头”——随县澴潭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农业生产全链条托管服务。服务对象包含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服务覆盖面积7万余亩,惠及农民1万余人。
  将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抱团生财”。近两年来,随县充分利用覆盖全域的供销网络,整合乡投公司、邮政、交通、快递物流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县、镇、村农业生产“三级服务体系”,打造生产服务型新型集体经济。
  顶层设计,搭建县级综合服务平台。该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供销主渠道和网络优势,推进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构建县级农业服务综合平台公司,共链接系统344个庄稼医院、3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个行业协会,形成了“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的统一管理体系。
  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围绕打通信息链和市场链,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发布、上下互通的销售网络、质优价实的农资供应、便捷高效的农机服务和及时精准的金融服务。 
  做实主体,创办镇级“种田公司”。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优势,以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平台,建立“1+X+N”资源优化统筹模式(“1”即一个镇级社会化服务公司;“X”即若干村级乡村合作公司;“N”即能最大范围统筹的全镇农业技术、人才、机械设备、资金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大力培育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公司带动、全链收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今年,随县因势利导,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全覆盖,全县20个乡镇均成立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打造了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社会化服务链条,服务耕地68万亩,约占全县171万亩耕地的40%。
  延伸触角,改造升级村级供销站点。该县推动供销村级社就地转型,由过去单一物资购销,升级为庄稼医院、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支农一体化服务站点,推进基层站点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田保姆”帮忙 破解种田“三大难题”
  10月下旬,随县安居镇黄家寨村三组村民钟守前来到自家田边,查看中稻收割及后期秋冬播情况。
  把农田送进“托管班”,专业活交给专业人干。今年,钟守前虽种着10亩水稻和小麦,但下田的次数屈指可数。
  “耕种防收,全交给弘耘公司全流程托管。”钟守前说,去年他在公司务工领到了5万多元工资。
  随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4.09%,参与种田的80%是60岁以上的农民。有“田保姆”帮忙,全流程托管服务,让农民种田更轻松,降本又增效。
  在位于随县安居镇的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各种农机一应俱全。当日农机现场作业画面,由信息化系统实时传输,呈现在公司服务大厅的监控屏幕上,服务管理更加精细。
  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由随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随县蔚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随州市众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驻地农户共同出资成立,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农业机械服务、乡村旅游开发等多种业务。目前已在全县建立托管服务基地23个,整合农业机械设备206台(套),通过多种托管方式服务小农户,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专业力量将小而散的农村承包地聚集起来,解决农田‘碎片化’的问题,破解小农户生产面临的田没人种、田种不好、种田比较效益低等‘三大难题’。”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正良表示。
  当好“田租客”,解决“田没人种”难题。随县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流转撂荒耕地、闲置耕地和农户承包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最大限度实现人员、技术、资源、服务的整合,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了不划算的事,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开展服务,推动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和保障能力。
  今年,该县农业承包地流转面积55万亩,占家庭总承包地的47.5%。该县将“种田公司”经营、托管的土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近2亿元,完成建设9.93万亩,为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夯实了“耕”基。
  当好“田管家”,解决“田种不好”难题。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六统一”(统一供种、育秧、机插、供肥、机防、收储)和“四包一分”(包供种、包育秧、包机插、包增产、年底分红)服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根据农户需求,定制全托管、季节托管、部分生产环节托管等个性化服务。和散户自种相比,全托管亩均减少劳力投入25%、减少资金投入11%,实现水稻亩均增收253元、小麦亩均增收125元。
  当好“田经理”,解决“种田不赚钱”难题。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社会化生产,建立起供种企业、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销衔接。通过订单农业,发展“随州香稻”32.5万亩,培育壮大随州香稻品牌。依托湖北现代农业公司,建设湖北省稻米油产业研究院,打造“盛世贡米”高端品牌,实现“一颗谷”向“一粒米、一滴油、一片药”的升级跨越,实现产业链增值10%以上。
  “通过集中采购农资商品,集中使用机械设备,专业化生产作业,让种田成本降下来,质量效益提起来,特色品牌亮起来!”随州弘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随州众联联合社理事长肖保新说。
   多举措并行 走出“三增同步”新路径
  今年初,随县澴潭镇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举办分红仪式,向7个村集体分红21万元、10个村集体二次分红19万元。
  去年3月公司成立至今,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收到全托管、半托管、季节托管三类托管协议3852份。去年公司营业额达2300万元,纯收入109.52万元,60%在年底进行分红。
  随县依托全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种好农户分散田、集体机动田、统一流转田、撂荒闲置田“四块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村生产活力,走出了村集体提质增效、农户节支增收、经营主体盈利增产“三增同步”路径。
  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村集体发挥牵头作用,联结农户实现整村、整组、整湾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季节性托管和农业生产环节托管,有效盘活村级闲置土地资源,增加村集体收益。村集体作为镇级“种田公司”股东,可享受利益分红。
  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在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有效解决了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统筹协调、组织发动、纠纷化解等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质效。2022年,随县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
  农户节支增收。通过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将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劳动力在种地和转移就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采用“六统一”服务模式,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耕种作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割、统一集中销售,农户每年每亩水稻可节本增收200元以上,小麦、油菜、玉米可节本增收130元以上。
  经营主体盈利增收。经营主体实行农产品“产、供、销”全链条精准化服务,建立健全“六统一”机制,通过统一购买供给优质农资产品,统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机械耕作管理,充分发挥农资企业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优势,保障农资投入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
  在随县,镇级服务公司一方面通过提供机耕、机种、机收、病虫害防治和管理等服务,获得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盘活镇级商铺、仓库、设备等闲置资产,获得资产性收入。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发展特色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县粮食种植面积178万亩,粮食产量超81万吨,农药、化肥减量20%。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2家,新增“两品一标”产品3个,打造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炎帝老家·随县有礼”区域农业品牌体系。
  今年随县进一步探索,坚持精准发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保障。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随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成立服务站、村级设立服务点,出台管理办法和分级交易规则,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全镇现有耕地9.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75%以上,远超全省平均水平,水稻、小麦、油菜从播种到收到、到烘干销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安居镇党委书记王平介绍说。
   全领域推进 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随县在不断总结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食用菌种植、油茶产业等农业生产领域延伸,为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位于澴潭镇的湖北岳雄丰万亩油茶基地,连绵的山坡上,一垄垄油茶树上,青褐色的油茶果和雪白的茶花同时挂在枝头,呈现出油茶特有的“花果同期,抱子怀胎”景象。
  油茶树下,套种的冬瓜、金丝皇菊等作物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荒山变“油库”。近年来,随县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大抓油茶产业的鲜明导向,在县级,建立“1+1+1”高位推动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油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县林业发展公司。在镇级,由乡镇党委牵头,按照“1+X+N”模式,整合农技、农机、供销、林业等X个企事业单位,成立20个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链接N个龙头企业、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提供项目申报、土地流转、种苗培育、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全链条服务。引进培育湖北岳雄丰等15家油茶产业专业化公司,推行“基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培育出木本油料省级龙头企业6家、油茶产业市场主体160余个,建成万亩以上油茶基地4个、千亩以上基地11个、百亩以上基地32个。全县6800多户农民种植油茶,面积达12.6万亩,年产值达5800多万元,户均增收8000余元。
  “今年我们老两口种植香菇1万袋,保守能赚10万元。”10月中旬,殷店镇塔儿山村四组村民黄兴国看着菇棚里的菇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人工装袋,速度慢,又没有技术,只敢种千余袋,挣个辛苦钱。”黄兴国说,现在在随州塔儿山菌业有限公司引领下,机器换人工,还有技术指导,多种点也不担心了,空闲时还在企业打零工,一天可挣150元至300元。
  随县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被称为“天然菇场”,几乎村村办菇场,家家种香菇。
  近年来,该县围绕打造“中国香菇第一县”奋斗目标,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在全县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动香菇全产业链条发展。
  目前,已发展120余个香菇专业村、85家香菇种植合作社、185家香菇关联企业,培育出湖北裕国菇业和品源现代农业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随县的香菇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破解社会化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随县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调研工作,开展观摩拉练活动,组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实行星级评价,按照每颗星100万元额度授信。县政府出资2000万元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2146笔13.5亿元。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扎实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开展“十大最美新乡贤”和“十佳新乡贤”评选,为乡村振兴、强县工程夯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