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30日
“一线串珠”串起美丽乡村新画卷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熊晓枝 通讯员 徐凡景 陈楚豫
  近年来,曾都区万店镇以万岩公路为主线串联起泉水寺村、落天坡村、新中村、新东村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点,打造万岩公路沿线“一线串珠”的美丽乡村格局,从“一村美”向“连片美”“全域美”转变。
  万岩公路起点位于万店镇邮政支局沿240国道往北450米处,与省道交叉,终点接X023随县段,全长约14.19公里,是省道柳程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广水市余店镇和随县殷店镇的重要通道,涉及7个村将近1.2万人的出行。
  走进泉水寺村的乡村阡陌,“人在田间走,似在画中游”的胜景不断映入眼帘。
  泉水寺村位于万店镇中部,版图面积18.3平方公里,作为“一线串珠”的起点,唐朝时修建的泉水禅寺是沿线重要标志性景观。
  眼下,村庄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右边这棵黄檀树屹立在这里近300年,为了保住村民的念想和回忆,保护古树,我们与工程方沟通,将道路向左拓宽了5米。”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泉水寺村党支部委员万广虎轻抚着古树,道路的另一侧是古石砌起的矮墙,清澈的泉水从泉眼涌现出来,潺潺流淌。
  石条砌墙、砖瓦铺路、村民全程参与……为保护本村文化古迹,泉水寺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组织湾组广大党员群众对禅寺前后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在禅寺周边融入特有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与美好环境相融,村容村貌焕发新颜。
  漫步在落天坡村,处处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各色鲜花争相绽放。
  “过去这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一景了。”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两旁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花坛,落天坡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世良感慨万分。
  在修路过程中,烟王线上4个组260名村民近5天无法正常出行,却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家家户户提前备好物资,村民徐后华还步行3公里到镇上集市,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采购物资。
  沿着蜿蜒的万岩公路继续行驶,公路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新中村候车亭旁,数十块石块垒起一个“拳头”造型的花坛,引得行人驻足打卡。
  “这个奇石是村民在山上发现搬运过来的,没有经过雕刻,外观像攥紧的拳头。”新中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伦松笑着说,“将石头立在此处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家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才能成事!”
  新中村是万岩公路沿线“一线串珠”关键部位。近年来,该村积极依托万岩公路,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以“共同缔造”理念,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大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内项目建设,依托九龙山、大月儿湾网红点、李家河古村落等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这里马上要建设一个文体广场,配备夜间球场,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王伦松说。
  被称为“万店镇东线门户”的新东村,与广水市交界,村内白墙青瓦,民居整齐划一,微风拂过,清澈的河水泛起阵阵涟漪。
  “家乡这两年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道路宽敞、干净整洁,使人眼前一亮。”新东村村民黄启森说。
  去年6月,在驻村单位的支持帮扶下,该村争取到省级移民后补资金2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年8月,老四湾美丽乡村示范点经省级验收合格后又获得300万元移民后补资金奖励,支持乡村建设。
  “你看我们村的道路干净整洁吧,但是我们村里没有一个保洁员,大家都自发维护村内卫生。”新东村党支部书记骄傲地说。
  近年来,新东村通过召开湾组会、场子会,广泛宣传“五共”理念,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榜样,激发村内积极因素,带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先后修建公共厕所2座、文化广场2处,铺设人行步道700余米、步行台阶80余阶,种植景观树木200余棵,形成“琵琶岛”绿色休闲点。
  在万岩公路沿线乡村,一村一景、一步一画,既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乡愁,又凸显时代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乡村发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