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04日
用法治“含金量”保障发展“高质量”
——曾都区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黄璐 
  法治是稳定的前提,平安是发展的根基。
  今年以来,曾都区司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区委政法委工作部署,立足职能定位,化压力为动力,锻长板补短板,努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交出了一份“司法为民”的亮眼“成绩单”,为曾都加快“四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喜报
  喜报1
  2023年11月,曾都区荣获“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喜报2
  2023年10月,曾都区何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喜报3
  曾都区司法局“‘五位一体’式大讲堂淬炼‘全科’型新铁军”,被评为“新时代湖北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是全市唯一入选项目。
  喜报4
  2023年11月,何店司法所“三化融合”预防交通事故纠纷工作法,被省委政法委授予湖北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
  区域经济实力增长离不开法治“软环境”。曾都区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法治曾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步履坚实。
  政府依法履职,决策科学民主。曾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制度,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指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备。
  规范行政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全力开展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编制包容审慎执法四张清单,发布不予处罚事项186项、从轻处罚事项267项、减轻处罚事项59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16项。全面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全年开展专项督查4次,评查案卷120余件,发现问题80余个,发出监督建议书40余份。权力监督到位有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法治惠民暖心。推进简政放权,创建“曾速办”品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推动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镇(街道、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站,15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有效运行。普法教育氛围更加浓厚。打造全国法治教育基地1个、建成法治文化公园1个、禁毒法治长廊1个、法治文化场馆(企业、学校)5个、全国(省级)法治文化村(社区)5个,培育基层“法律明白人”840余人,56所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行政复议质量稳步提升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地见实效。今年6月,曾都区在全市率先整合行政复议职责,设立机构调配编制,批准设立了曾都区行政复议局,成立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完成复议服务中心事业单位登记,选任1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事业编制人员担任行政复议服务中心主任,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复议服务队伍打下基础。
  行政复议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区司法局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支部主题党日等,强化复议队伍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特别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的培训学习。开展典型案例交流、岗位练兵,结合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实地评估工作行政复议项目检查等活动,提升行政复议办案人员知识储备、办案技能,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政复议服务队伍。
  建立复议决定说理机制。在行政复议决定中回应申请人困惑的争议焦点问题、引导申请人进一步维权路径,通过简述客观事实、精准适用法律、明晰办案逻辑,发挥以案释法功效,让人民群众能够读懂、理解、信服行政复议决定内容。把每一份复议决定书当做一次法治宣讲,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行政复议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树立行政复议专业性与权威性,有效降低行政复议后再诉案件量和案件率。
  “夯基垒台”建强“基层阵地”
  乡镇(街道)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层延伸的触角,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曾都区以《湖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引领,结合实际推动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该区结合实际,按照“产权明晰新建、综治司法共建、租赁房屋扩建”三种模式,分类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其中新建司法所4个、共建司法所3个、扩建司法所3个。目前,全区所有司法所阵地得到拓展保障,业务用房相对独立,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办公环境大为改观。
  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用能力提升,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清廉作风建设,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司法行政队伍,助推基层法律服务质量提升。
  以职能发挥为本,在参与共同缔造中展现司法所担当作为。以优质服务助力发展共建。该区依托镇、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平台,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作用,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事项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全程法律服务。以纠纷化解助力社会共治。启动“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探索推进“民情直通车”“家门口解事”便民服务。以法治惠民助力成果共享。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惠民”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余件,其他法律援助案件1800余件。
  守牢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底线
  曾都区社区矫正工作坚守安全底线,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智慧矫正建设应用,依法落实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社区矫正对象无脱漏管等负面事件发生,社区矫正形势总体安全稳定。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社区矫正法治化水平。年初,根据《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和省司法厅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曾都实际编印了《曾都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制度汇编》,细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流程;建立每月例会制度,举办全区社区矫正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集中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运行;建立社区矫正案件办理审批机制,规范社区矫正案件办理。
  聚焦营商助企,优化社区矫正对象审批流程。针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群体,区司法局主动会同区检察院、区工商联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制定出台《曾都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涉企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形、请销假事由、申请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今年已批准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申请47人次。
  绷紧责任之弦,提升风险防范管控水平。严格执行省厅、市局工作部署,做实社区矫正风险隐患排查,全力确保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建立重新犯罪预警机制,落实以派出所干警、包村行政干部、家人、村(社区)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等为主的“五位一体”包保稳控和帮教小组,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做好外出审批管理,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联系,形成社区矫正工作合力。
  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
  曾都区探索实施“搭建五大平台、完善四大机制、运用三大法则”工作法,深度融合“依法治理”,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
  搭建“五大平台”,拉开源头治理“泄洪闸”。擦亮“逢四说事”品牌平台,全区249件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建成“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平台,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事”;创建“家常点”诉求新平台,全区建成“家常点”500多个,“家常点”变身“社情民意收集点”“矛盾纠纷化解点”“群众诉求集散点”;创设“法律顾问”咨询平台,建立159个“公共法律服务室”解事平台,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创立“红色物业”专业平台,成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化解物业类诉求件300余件。
  完善建立“四大机制”,把握止争解纷“方向盘”。建立共驻共建共调机制,广泛动员辖区单位、下沉党员齐参与,构建“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矛盾化解新格局;发挥法院系统化解矛盾纠纷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活动,打造联动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全面铺开协商议事机制,聚焦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协商在一线·说事面对面”等实践活动;创建民间调解机制,设立民间调解组织273个,建立由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等组成的专兼职调解专家库886人。
  突出“三大法则”,织密社会稳定“平安网”。突出“自治”引领作用,巧借自治之力,夯实人民调解队伍,以共同缔造理念开展矛盾化解活动;突出“法治”保障作用,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创新“法治大讲堂”“法治副校长讲法”等特色普法品牌,播种“尊法”意识;突出“德治”教化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向善向好向美”,降低矛盾产生率。
  履职尽责当好政府“参谋助手”
  规范性文件制定严格规范。出台《曾都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立项、起草、审查、审议、发布等闭环管理,维护法制统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定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3件,确认废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5件,确认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5件。
  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前源头目录管理、决策中过程动态管理、决策后评估监督管理,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倒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重大行政决策均严格履行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和公示公开等法定程序。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法律顾问团累计为322个区级合同、协议、文件及土地房屋征收、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决策提供法律意见,有效发挥防风险、促合规、解疑难作用。
  行政执法权威高效。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区成立街道综合执法中心5个,与街道签订赋权事项承接确认书,落实行政执法协调协同责任制,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建立“法制审核人员+法律顾问”双把关机制,实现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率100%。
  普法宣传提升全社会法治信仰
  曾都区始终将法治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大胆探索、率先突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高标准严要求谋划普法工作,绘成普法“蓝图”。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关于印发曾都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了普法与依法治理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单。将“八五普法”落实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大督查”范围,纳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法治督察”工作重点,每年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八五普法”监督。
  分类别推进普法工作,铺开普法“施工图”。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区政府建立了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各地各部门建立主题党日学法制度,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素养;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重点,全区65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认真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假期法治第一课”、“润物细无声,送法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以村民普法教育为重点,加强村民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编印《曾都区平安建设暨八五普法读本》,开展农民讲坛、法治大讲堂、道德讲堂,把法律服务送到村(社区)。以企业主体普法教育为重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活动,全面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机制;以开展主题活动为重点,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路,组织实施“法律六进”活动,“八五”普法以来,共开展广场宣传活动50余次,送法下乡活动8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