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3日
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宋兰兰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湖北省积极响应并迅速作出部署安排。11月28日,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全省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把“四下基层”的任务要求贯通落实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之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更大实效。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从闽东发端、在福建推广、到走向全国,“四下基层”历经35载岁月。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经验,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彰显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四下基层”强大的生机活力关键在于它始终立足于“下”、根植于“民”。中央多次要求,第二批主题教育要“让群众看到实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四下基层”重在“下”、贵在“效”,其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深刻把握“四下基层”丰富内涵,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让“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办的是“实事”,促的是“发展”;走下去的是党员干部,聚上来的是对策办法,夯实的是发展根基。真正做到“下”而有为、“下”而有效,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下”基层宣讲,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宣讲既要思考“讲什么”,也要创新“怎么讲”。面向基层,充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走到群众中去,站稳群众立场,讲好群众话语,不仅要着力构建宣讲体系,还要创新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要善于转化党的创新理论,构建宣讲内容体系。党的创新理论是凝聚党员、动员群众的时代最强音,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党员干部自己先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立足于本职工作面向不同的宣讲主体构建宣讲分门别类的内容体系,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看得懂、听得进、愿意学、深入心的宣传内容。能把“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土味话”。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岗位职能把党的为民宗旨、惠民利民政策讲清楚说明白,真正把党的政策主张联结起百姓需求,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到群众心坎上。另一方面创新宣传宣讲方式方法,讲活党的创新理论。可采取文化下乡、红色电影入村、举办群众性活动等方式,及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基层各级党组织可以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专题党课等载体,深入包联村(社区)通过党支部联学联做等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还要善于通过村组会、户院会、田间会等多种形式主动送政策上门,面对面给群众讲政策,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家常话”讲“新政策”,让党的“好声音”接地气、入民心。只有把党的创新理念讲活讲透,变“声入人心”为“深入人心”,才能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
  “下”基层调查研究,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
  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要坚持察实情、准施策,切实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在“听民声、汇民意”中方能“调”出实情,“研”出“药方”。一方面,要围绕发展短板强化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式有很多,最直接、最简约的在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身入”更“心入”,既要“脚力”又要“脑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痛点等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多往项目现场去、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基层群众聊、多朝田间地头跑。坚持“第一手资料”从“双手带土”中获得,“第一眼真实”从“两脚沾泥”中看见,切实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民情民愿深化调查研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和企业所想、所盼、所呼、所求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和企业,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民生问题,摸实情、听民声、找对策,充分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制定为民惠民政策举措,将为民情怀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果。围绕企业存在的融资难、招人难、生产经营难等突出问题,以及企业较为关注的政策落实、合同兑现、人才引进、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解决问题,及时回应诉求,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基层群众“求学”,拜人民为师,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才能真正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牢、把步子迈稳。
  “下”基层信访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人民群众无小事,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信访接待下基层只有紧紧扣住了“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密切干群关系、广泛听取民众呼声,才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主动问访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去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推行带头下访、随时接访、上门走访、组团接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变“被动等事”为“主动找事”,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通过线上线下畅通群众和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搭起党群“连心桥”。利用第二批主题教育调研领办契机,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按照依法处置、舆情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要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信访接待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信访接待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群众所呼皆有所应。另一方面接访制度下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安排计划表。“四大家”领导要率先带头,推动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使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要依法依规、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准,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要持续完善党员干部包案督访、下访接访等制度,推动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下”基层现场办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方法,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一方面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常态化。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接诉即办”“民呼我为”等制度机制,要将田间地头作为干部做事的“办公桌”和“服务台”,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把群众“芝麻绿豆”的小事杂事作为自己“身体力行”的大事要事。要坚持全面观察查找问题,既看问题“阳面”,又看“阴面”,当好听众,做好记录,真实反映群众所想,真情关心群众困难,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对策落实,让群众放心。另一方面在“破难题、办实事”中提升效率。做好基层工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下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基层展开,广大党员干部要敢做、善做“担当者”,勇挑“千斤担”,要把办事窗口前移到矛盾一线、难题聚集、纠纷前沿的地方,与老百姓面对面解决问题,既“当即就看”,又“马上就办”,现场集中“会诊”,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全力打通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