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30日
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创办乡村合作公司实施“三变”改革的随州实践

图为油榨桥村太空莲产业基地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董斌 刘诗诗
  “田园荷花处处香,绿水青山好风光。
  道路越走越宽广,湾组治理美村庄。
  产业发展更兴旺,共建共享奔富裕。
  合作公司高质量,助力广水冲百强。”
  12月26日,在广水市第二届乡村合作公司“大擂台”决赛上,广水市城郊街道油榨桥村党支部书记、乡村合作公司董事长尚贞猛的打油诗赢得满堂喝彩。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自2021年以来,随州以创办乡村合作公司为载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共同缔造推进乡村蝶变,走向共同富裕。
  何谓乡村合作公司?即按照共同缔造理念,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集体主导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控股、参股的方式,与农户、返乡能人、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是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具有民生属性的市场主体。
  迎着时代的春风,短短3年间,在随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合作公司从零起步,稳步发展到397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5万余农户增收致富。以广水市为例,今年元至11月,该市211家市、镇、村三级合作公司实现营收1.89亿元、盈利3452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799万元,带动众多农民获得务工、分红收入。
  增强市场功能,让产业旺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乡村合作公司强化市场功能,整合资产、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激活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近日,走进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标准化香菇大棚,阵阵菇香扑鼻而来,一朵朵香菇撑起群众的“致富伞”。
  关店村有20多年的香菇种植历史。以前,部分村民“见缝插针”种植香菇每年不到10万袋,香菇时有滞销。
  2022年9月,关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新建14亩标准化香菇大棚,低价出租给村民使用;采购香菇袋料加工设备,承接村民“制袋订单”等。
  “香菇社会化服务既降低了菇农生产成本,又为公司带来效益。”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介绍,“今年,全村新增菇农100多户,种植香菇66万袋,公司年创收50余万元。”
  2021年起,广水探索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创办乡村合作公司。为提升“头雁”闯市场能力,该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20余场次,同时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能人回乡创业。
  2021年12月,长岭镇罗家垱村合作公司成立,聘请刘财发担任总经理。刘财发在外经商多年,眼界开阔,在与村党支部书记、合作公司董事长刘家柏商议后,经股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发展蔬菜种植。
  公司先后流转40名农户350余亩荒地,新建6座大棚,种植青茄、辣椒等农作物。“蔬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带动强,村里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10余万元、劳务工资30万元后,还有30万元的纯收入。”刘财发说。
  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要成立乡村合作公司?
  “实践是最好的答案。”广水市广水街道驼子村党支部书记黄艳峰说。2021年8月,驼子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发展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农机服务等八大产业,两年将“空壳村”变成示范村,村集体累计实现营收1074.8万元、利润213.7万元。
  “这就是公司的力量。”黄艳峰解释,“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到乡村合作公司,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从‘特别法人’到‘一般法人’的转变。有了公司,村集体经营范围扩大了,融资渠道拓宽了,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市场竞争,更灵活地集聚资金、人才要素。”
  “地流转”“钱进村”“人下乡”,合作公司有了“源头活水”,产业发展如虎添翼。这两年,驼子村不驼、冷棚村不冷、陡坡村爬坡、铁城村开桃花、芝麻湾村结西瓜的产业发展故事,在随州传开。
  增强利益联接,让农民富起来
  乡村产业振兴,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群众受益。
  乡村合作公司通过完善农户与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从而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冬日暖阳下,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碾子湾金家沟客栈,游客的欢声笑语让小院分外热闹。
  去年8月,金锣山村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村集体投资80多万元开办乡村客栈,碾子湾13户村民全部参与经营。村民们有的负责做饭打扫,有的负责提供果蔬食材,一年下来,每户村民增收5000元以上。
  产业发展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信心和热情。如今,在乡村合作公司带动下,该村工厂化的香菇制棒流水线年产达到18万袋,苗木基地里大白杨等各类苗木销路不愁,来猕猴桃、草莓种植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金锣山村集体收入80多万元,农户也实现了增收。
  创办乡村合作公司,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民从产业链中“挤出去”,而是要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乡村合作公司以菇为媒,带领老百姓喜获租金、薪金、奖金、股金“致富金”。
  村民邓卓印是乡村合作公司的原始股民,不仅可以领取公司分红,他被流转的3亩土地每年还可获得租金2400余元。在今年村上举办的香菇种植能手评比活动中,他获得第二名,公司奖励2000元。“我今年种了1万余袋香菇,估计纯收入能有12万元。”他说。
  “公司成立一年多,盈利80余万元。”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介绍,“在收益分配上,盈利资金的90%将按照持股比例分红,其余部分用于积分超市、激励评比等方面,充分凸显联农带农富农的共富机制。”
  增强集体经济,让农村美起来
  乡村合作公司的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兴产富民,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物质支撑。
  “村里环境变化太大了!”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村民张义军感慨。
  以前的柏树湾村,尘土飞扬、土地撂荒,村集体负债最高时达76万元。“三变”改革盘活柏树湾村资源,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2022年初,该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经营产业涉及果品、花卉、水产、香菇、香稻、保洁、建材六大类,总资产过2亿元,村民实现了股份红利“全覆盖”。
  村里富起来了,但村庄环境让大家坐不住了。
  六组村民周祥兵看到家门口的4个堰塘淤泥堆积、杂草丛生,萌生了整治村湾环境的念头。在他的提议下,村里经过商讨并筹集资金开展整治。如今,塘内种植太空莲,四周是环步道,碧波荡漾、芳香四溢。柏树湾村六组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古树村落,成为随县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这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广水市城郊街道油榨桥村。2021年6月,该村注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投资170多万元发展千亩“太空莲”,同时兴建游乐园,养殖王鸽,种植中药材等,形成以生态旅游为载体的种、养、游产业链,油榨桥村从“重点贫困村”一跃成为“典型示范村”。该村合作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给村民发放劳务报酬、分红6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达80余万元。如今的油榨桥村开展村庄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风景如画。旺季时,每天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有四五千人,游乐收入达2万多元。
  曾都区万店镇新中村以前是堰塘边堆满垃圾、道路旁旱厕难闻,如今环境治理美化、房屋粉刷一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星道出缘由:“合作公司实现了村集体增收,让村里各项建设有了底气,让群众参与有了动力。”
  各地乡村合作公司还拿出资金建起“幸福食堂”,开展表彰先进、积分超市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乡村合作公司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荷包鼓了,村庄美了,人心齐了,随州乡村发展活力奔涌。
  随州创办乡村合作公司的举措引起农业农村部、中国社科院、《人民日报》和各地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随州乡村合作公司通过共同缔造的方法,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股农民紧密结合,形成了共建、共享、共富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