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06日
“菇”链提能级 “香”飘振兴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袁松 宋耀
随县是炎帝神农诞生地和农耕文明发源地,是湖北省第一农业大县、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是中国现代香菇产业发源地。
该县坚持以链式思维谋划推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食用菌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香菇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随县路径”。
党建引领聚力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随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融合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上午,在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入口大厅墙上,一面党建文化展板引人瞩目。该展板上,清晰标注出了全县香菇产业链示范带上的主要香菇乡镇、重点企业等所处方位,增进对随县香菇产业发展现状的直观认识。
该县充分发挥产业党组织纽带作用,按照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把先锋力量聚到“产业链”上、把服务保障送到“产业链”上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由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了中共随县香菇产业联合委员会。
其中,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合党委书记;随县农业农村局、县科经局、县科协相关负责人担任联合党委副书记;重点香菇乡镇分管同志,随县食用菌协会及重点香菇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参与产业发展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探索出以行业党委为龙头、产业为依托、支部为支点、党员为骨干、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联合党委推动产业链各级党组织“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议事有规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流程,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基地”等,激励产业链上全体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以党建凝聚香菇产业发展最大合力。
全力推动产业链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联合党委组织开展“产业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等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产业帮扶,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相关问题。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等对接,深化科研对接,推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为随县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全县香菇产业链骨干优势力量,不断深化拓展党建在产业链发展中的引领和集成作用,推动产业链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随县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随县香菇产业联合党委书记张永香表示。
重构产业体系 拉开转型升级新帷幕
新时代新征程,随县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香菇产业体系,力争让食用菌这朵特色产业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规划先行绘蓝图。在市、县两级指导下,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编制了全国首个县域香菇产业发展规划《随县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着力构建“一城引领、两带驱动、全域协同”的香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其中,“一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的随县香菇产业新区;“两带”是指以洪山镇、三里岗镇等为主的随南香菇产业带,以及高城镇、殷店镇、草店镇等为主的随北花菇产业发展带。
“当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智慧型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是大势所趋,也是务实之举。”张永香介绍说,随县围绕构建“5511”产业体系和争创“中部百强县”目标,依托省级承接香菇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标准化生产、产品贸易和技术贸易为引擎,大力推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良种培育,做强产业“芯片”。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建成立随州香菇科研推广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设菌种培育筛选实验室。扶持湖北长久菌业有限公司、随县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菌种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规模种植,筑牢产业根基。大力推进香菇种植向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国有投资平台+乡村合作公司+种植大户”的方式,推行集中制棒、集中点种、集中养菌、分散出菇的模式,降低菇农“单打独斗”种植风险,增加菇农收益。2023年,随县新增智能化种植基地10个,100万棒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达到55个,种植规模近3亿棒。
培育龙头企业,深挖加工潜力。成立湖北香菇集团并签订香菇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扶持裕国股份、菇鲜美等一批本地食用菌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开发以香菇为原料的休闲食品、预制菜、多糖多肽、保健食品等新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23年全县香菇出口达到6.7亿美元,同比增长9%,出口额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
提升品牌价值 锚定协同发展新思路
高规格的开幕大会,高质量的研讨交流,务实精准的采购洽谈对接,400余家企业参展……
去年12月23日至24日,2023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在随县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举行。精彩纷呈的活动安排,令与会嘉宾“收获满满”。
连续多年举办菇博会,“随州香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放大——
2023菇博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等业内权威人士对“随州香菇”品牌给予高度认可;
展会期间,来自国内12个省20余所大专院校的专家、30余个香菇主产县市区的协会、企业代表围绕香菇和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技术交流和智慧交融;
来自境外的17个国家、11家商协会、40多家企业和国内4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千余种产品展销,签订供销协议和投资额6.2亿美元。
以菇为媒,以菇为链,随县已连续多年承办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菇博会成为“随州香菇”又一张新名片,为提升随州在国际国内食用菌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该县加快香菇种植业、加工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香菇主产镇、村建设香菇小镇、主题农家乐,开发香菇采摘、品尝等休闲农业观光景点;在县城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参观体验工厂,开发“炎帝神农故里—香菇博览馆—裕国股份”研学游路线,做好文化品牌与农业品牌结合文章。
其中,以“世界香菇看中国·中国香菇看随州”为主题的随县香菇博览馆于2023年投入运营,借助3D可视化、沉浸式影院、多媒体互动等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源远流长的香菇等菌物文化和绚丽辉煌的随县香菇产业发展史,全年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及客商团队400余个、1.4万余人次。
“走出去”,展示产业特色。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香菇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福州)食用菌产业博览会、2023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食用菌行业展会,在为随县香菇企业搭建对外学习交流的平台的同时,全方位展示随县香菇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新成效,扩大“随州香菇”的影响力。
借力宣传。随县香菇登上《一馔千年》《记住乡愁》两部央视纪录片,“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0.85亿元,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荣获2023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今年4月,在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上,“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176.28亿元,再登全国食药用菌行业榜首。
优化发展环境 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随县三里岗镇杨家棚村试种段木香菇成功,点燃香菇产业的“星星之火”。
近半个世纪以来,香菇产业在炎帝故里这片沃土持续发展壮大,带动了随州30万人就业,成就了500多亿元的产业。
作为随州香菇的发源地、主产地和重要的加工贸易集散地,随县以一系列着实有效举措,持续“培土增肥”,为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组建成立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专门机构,统筹服务全县香菇等重点产业发展。出台《关于促进随县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把随县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香菇科技研发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产业交易中心、文化博览中心和国家级香菇品牌示范基地。
出台《随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优化清单》,拿出“真金白银”,对香菇产业发展全链条、全环节进行奖励——
香菇菌种研发方面,对研发的香菇菌种获得省级及以上登记(备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本市推广种植规模达到500万棒以上的菌种企业,每个新品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年生产销售菌种100万公斤以上,具有母种、原种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当年奖励30万元;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食用菌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新产品进入农机购置补助目录的,每项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经省级农机行业专家认定为实用新产品的,每项一次性奖励5万元;
鼓励香菇规模种植。对新建5万至10万棒、10万至20万棒、20万棒以上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种植基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
鼓励香菇企业申报标准。对出口企业成功申报精深加工产品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奖励10万元和20万元。
支持香菇企业装备制造。对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的食用菌装备制造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
高标准打造香菇展示交易平台,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引导香菇产业集聚发展。申报2022-2023年度蔬菜产业链专项资金、随县香菇菌种研究基地、随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等预算内项目。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引导香菇龙头企业向县城集中,目前招引入驻企业7家。
加快招商引资,引进湖北省农发集团、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等产业链头部企业,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国有香菇产业集团,建设中国香菇智慧交易城,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香菇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