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2月07日
鸡生蛋 蛋生“金”
——看广水蛋鸡养殖第一村的“富民经”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程淇 通讯员 高晓涵 朱凡
  2月3日,在广水市城郊街道板子桥村金凤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云按下机器按钮。机械运转中,一颗颗滚圆的鸡蛋乘着“智能电梯”到达桌面。
  “这座棚里养了25000只鸡,一天能下2万多颗蛋。有了这个机器,整条养殖线上的蛋直接送到我面前,省时省力!”陈云笑道。
   从2万元到50万元
  就地扶持出富民产业
  板子桥村蛋鸡养殖历史悠久。
  “80年代末就有人养,当时全村有2万多只。”板子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培涛回忆。
  彼时,村里蛋鸡养殖规模小、污染大、疾病防控能力弱,难成规模,村集体收入只有3万多元。如何告别贫困“摘穷帽”?不如“就地取材”,继续发展蛋鸡养殖!
  说干就干,板子桥村向上申请贫困村扶持资金90万元。刘培涛介绍,农户如需资金购买饲料、鸡苗等,就向村里申请。村“两委”经考察、讨论,通过后就把资金注入农户的合作社,待有盈余时,农户返还本金即可。
  “但我们有个硬性要求,一家合作社必须带动至少3名村民就业。”刘培涛说。
  有了资金,农户才敢迈出步子。如今,板子桥村已成立17家专业蛋鸡养殖合作社,带动100余户脱贫户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养殖场设备同步更新迭代。刘培涛介绍,鸡笼下方设有两条传送带,一条运鸡粪,一条运鸡蛋。鸡粪不落地,经传送带烘干、运输,装袋送往孝昌用于苗木种植。
  截至目前,板子桥村年饲养蛋鸡50万羽,蛋品、淘汰鸡销售额8000万元,成为广水市蛋鸡养殖第一村。
   从自销到统销
   村企合作闯出新天地
  板子桥村蛋鸡产蛋率高达90%,每1万只鸡每天能产约9000枚蛋。
  “以往都是各家各户单打独斗,自己找销路。要是能把所有蛋品集中售卖就好了。”规模壮大,产蛋量提升后,如何拓展销路成为刘培涛的操心事。
  2022年底,广水市招商服务中心带领湖北可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前往板子桥村考察。
  “村里有养殖经验、劳动力,产业园2公里半径内可辐射17家养殖合作社,我们当下就敲定了这里!”该公司负责人张驰说。
  2023年初,占地2000平方米的蛋鸡集群数智产业园建成。同年5月,可大农业成功落户板子桥村。
  如今,可大农业每天要从农户手中回收约15万枚新鲜鸡蛋。公司坚持统一采购、销售等,保障蛋农收益,打响蛋鸡品牌。
  “我们还自主研发了‘鸡场管家’APP,后台可实时监测喂养饲料、日产量、消耗等数据。”张驰说,“农户在手机上下载APP,手动录入基本数据后即可‘云’浏览自家养殖场。”
  企业兴盛,农户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61岁的刘全城在产业园做电工、泥瓦活,月工资4000多元。“园区有事我就过来,其他时间自由安排,也不耽误照顾家里。”刘全城满意地说。
  截至目前,产业园共带动85名村民长期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2024年,产业园支出劳务工资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