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 访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和平

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乡村名片
  万店镇小河沟村
  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地处万店镇街区,G240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全村版图面积6平方公里,辖18个自然湾、14个村民小组、1013户、3142人,共有耕地面积3891亩。
  近年来,小河沟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化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融合示范、生态文化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先后荣获全省“宜居村庄”、“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生态村”、湖北省“清廉村居示范点”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多项殊荣,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村。

  近年来,曾都区万店镇小河沟村党支部以“党建+”工程为统领,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治理增效”的乡村振兴路径。日前,记者专访了小河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和平。
  记者: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请问小河沟村是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张和平:近年来,我们以“田园党建,幸福乡村”为主题,深化“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通过持续强化党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田园党建”室,集中展示发展历程、党建成果、业绩荣誉等,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参观、学习、互动的场所。依托“田园党建”室,开辟“初心学堂”党员教育基地,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构建“田间课堂、红领课堂、网络课堂”模式,面向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培训、交流探索、技术指导,有效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记者:近年来,小河沟村大棚蔬菜声名远扬,大棚蔬菜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壮大。请张书记谈谈小河沟村怎样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
  张和平:我们创新探索“田园党建+现代农业”管理模式,通过“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流转、统一建设、统一种植)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在全镇率先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3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约80%,每年为村民创造土地流转收益150余万元。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建成三大特色农业板块:2000亩蔬菜大棚基地、200亩水果采摘示范园、1000亩水稻种植区,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
  记者:乡村要振兴,治理是保障。近年来,小河沟村坚持党建引领,注重改革创新,实现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请问小河沟村是怎样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张和平: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构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深入开展村干部驻小组、入农户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让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互促互进。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坚持“服务进家庭、管理到门口”理念,积极构建覆盖全村、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真正将小河沟村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村民日常生活的依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记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群众想法也千差万别,改善民生就是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事。下一步,小河沟村如何把党建成效落实在民生改善上?
  张和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持续抓好阵地建设,着力补齐党建短板,真正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要抓好党员固定活动日的经常化,使之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窗口,引领示范的镜子,服务奉献的标杆。抓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落实,根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自己必须守土尽责,强化政治属性发挥,使党内组织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要运用好党员积分制这个有力武器,强化对党员服务的评价,把考评与党员的服务奉献结合起来,点燃每一名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奉献激情,确保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内容,在办实事中推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动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