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于乡土间耕耘 为振兴而前行

查看灵芝长势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乡村名片
新街镇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随县新街镇西北部,全村辖六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湾,278户,1280人,党员65人。全村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0亩,山林面积1200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水果(桃子、李子)种植、袋料香菇、木耳种植、粮食种植及外出务工等。
近几年来,联合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禀赋,深入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壮大“产”的规模,探索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食用菌、林果、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随县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进步村”“随州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湖北省美丽乡村”“湖北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随县新街镇联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明强,就是这样一位在乡土间执着耕耘的奋斗者。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带领联合村实现了从省级重点贫困村到经济强村的华丽转身。近日,记者专访何明强,探寻联合村发展背后的点点滴滴。
记者:从您参加村务工作到现在,联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改变中,您觉得最关键的举措是什么?
何明强:刚接手村务工作时,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村民也对我有质疑。但我觉得首先要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我们一步步修道路、铺设饮水管道、改造电网、改造危房,完成了一系列环境整治项目,像道路亮化、污水处理这些,让村子变得宜居,也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之后就是依托村里的山水资源,发展多元化产业,像养殖、种植还有农旅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您在发展产业方面做了很多大胆尝试,能分享一下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吗?
何明强:村民们一开始对新产业不了解,也不敢尝试,缺少技术和资金。为了让大家放心,我组织有想法的村民外出考察,让他们亲眼看到产业的潜力。不懂技术,我就请技术人员来传授;资金不足,我帮村民担保贷款。就拿发展香菇种植来说,2019年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建制棒厂,一开始投资大,风险也大,但大家齐心协力,慢慢就走上正轨了,还带动很多贫困户就业脱贫。
记者:在联合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您引进了房县大樱桃、桑葚等多元化种植产业和特色农旅项目,当初是如何想到这些发展方向的呢?
何明强:联合村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不能浪费。我发现周边城市的人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休闲旅游市场潜力很大。所以就想依托村里的山水林果资源,打造特色农旅项目。在种植产业上,也是经过考察,发现这些品种适合本地的土壤和气候,而且市场前景好,能增加村民收入。
记者:从曾经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发展成为经济强村,联合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资金难题吧,您是怎么解决的呢?
何明强: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像道路建设、产业扶持资金等。另一方面,我发动村里在外的成功人士为家乡捐款,大家都很支持家乡建设。还有在发展产业时,通过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整合资金资源,一步步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记者:在推动联合村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培养和引进也是关键一环,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何明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像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时,组织年轻人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我们也吸引一些外来人才,比如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指导,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记者:现在很多乡村都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联合村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和进展吗?
何明强:数字化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同时,计划在村里安装智能监控设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村民创造更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未来,还想引入更多数字化技术,助力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发展。
记者:您获得了很多荣誉,像“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随州市劳动模范”等,这些荣誉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明强:这些荣誉不是我个人的,是联合村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继续为村民服务,为联合村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另外,我们联合村也获得很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未来,我们打算继续扩大农旅项目规模,引进更多特色项目,让更多游客来感受乡村风光。同时,进一步优化种植养殖产业,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村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