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17日
红色引领聚民心 共建共治奏强音

▲ 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社区名片
南郊街道擂鼓墩社区
曾都区南郊街道擂鼓墩社区地处“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氵厥水河西,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版图面积2.6平方公里,辖区内35个居民小区,总户数5170户,总人口14870人。
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群众的作用,扎实推进干群联心,决策共谋;多方联动,发展共建;志愿联盟,建设共管;老少联袂,效果共评;利益联结,成果共享的“五联五共”模式,在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多次被评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突出村(社区)、党建工作突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被曾都区政府评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四区”建设先进集体。
在随州市曾都区南郊街道,有一个特殊的“村改居”社区——擂鼓墩社区。这个版图面积2.6平方公里的社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完整社区”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位扎根基层30年的“老黄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洪伟。近日,本报记者专访马洪伟,探寻这位“明星书记”的治理之道。
记者: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加快,擂鼓墩社区区位优势逐步凸显,辖区内吸引力不断增强、入住人口增多,也对社区管理服务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破解服务治理方面的难题?
马洪伟:擂鼓墩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情况复杂,要想把社区治理好、把群众服务好,必须把党组织建强,凝聚工作合力。近年来,我们创新构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134名党员全部纳入14个网格管理,通过“双找”活动吸纳报到党员、下沉干部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制定《社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社区管理,在队伍建设上,我带头履行公开承诺落实“两个责任”,打造一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干部队伍。
社区常态化开展“设岗定责”“双亮双比”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32个。老旧小区改造中,党员带头拆除自家违建,3天完成16个简棚、18座旱厕拆除。投资30余万元打造“幸福擂鼓墩”智慧平台,整合党建、政务、生活服务等功能。居民扫码就能反映问题,社区限时办结。目前已解决民生问题160余件,办结率100%。
记者:社区如何激发居民及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共治共建的积极性?
马洪伟:社区通过“党员代表大会”、“三方联动会议”、“居民议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等形式,引导群众在社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环境治理、居民区提档升级等工作中出谋划策,完成了6个居民区提档升级和美化、绿化、亮化;新建5个红色驿站,新建3处居民活动广场,完成了10余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共同解决了成立业主委员会、办理房产证、增加停车位、新建停车棚、清理排水设施等20多个问题。形成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群众共同协商、共同解决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治理格局。
记者:擂鼓墩社区辖区内有曾侯乙墓遗址、随州博物馆等一批文旅名片,是连接随州主城区和城西的重要门户,近年来社区在扮靓社区环境、擦亮“城西门户”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马洪伟:我们以“清洁家园”行动为契机,创新议事机制,建立四方议事平台,群众的事让群众商量着办,充分发挥群众在整体提升环境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博物西路项目建设中,通过多次议事会收集建议42条,最终争取资金修建800米通透式围栏。2022年以来,社区发动居民自筹资金96万元,硬化路面78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800平方米。
2024年又投入40万元改造第四居民区,建设“枣树湾小广场”等微空间。把环境治理与破解民生难题相结合,针对七组居民用水难问题,我连续7天蹲点测水压,最终筹资20万元修建增压泵站。向上借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社区先后完成1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新建居民活动广场3处,改造雨污管网2800米,新增停车位120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洁家园”行动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由大学生设计手绘的“我爱随州”“哪吒”系列墙画,成为广大市民“网红打卡点”。
记者: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社区近年来是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做大集体经济,实现发展成果居民共享的?
马洪伟:我们发挥地域优势,盘活各类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金,反哺民生暖民心。近年来,盘活出租各类门面,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二手车租赁市场,形成随州城区规模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益,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三年突破750万元。
我们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制定《社区“三资”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程序,确保惠及于民。社区自2006年起实施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84万元。2018年,我社区率先在南郊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让居民变股民,为每名股民分配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至今已累计分配资金1200万余元。未来还计划开发社区食堂、托育中心等多种业态,在便利居民生活配套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同时,进一步壮大集体资产。目前正在洽谈的农贸市场项目,落地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