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扎根山乡十五载 引来旅游富桑梓
——探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蒋正贵的旅游兴乡路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 清 黄芳芳 通讯员 张 涛 金 伟
  编者按:一身戎装映初心,脱下军装志更坚。新征程上,随州广大退役军人始终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带着军营淬炼的坚毅品格与担当精神,在城市更新的工地、乡村振兴的田野、创新创业的赛场…… 以“若有战、召必回”的热血,续写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军魂永驻,薪火相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生动讲好退役军人扎根随州、奉献社会的奋斗故事,进一步弘扬爱国拥军、尊崇军人的社会风尚,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退役军人工作的强大合力,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随州日报特别推出“崇军随行・建功支点”专栏,讲述我市退役军人以“兵”的姿态投身发展一线的故事,敬请关注。

  桐柏山的绿意漫过鄂豫交界的山脊,龙潭河的涛声里,回荡着一位老兵扎根深山、接力奋斗的足音。从2011年受命开发西游记漂流,到2024年掌舵全国首个跨省竹筏漂流项目,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蒋正贵在随县淮河镇已倾注了十五载心血。
  年近七旬的蒋正贵,鬓角已染霜,脊背却依旧挺直如松。这份挺拔,源自七年军旅生涯的淬炼——“特等射手”“先行班长”“优秀义务兵”,一枚枚军功章不仅铭刻着青春荣光,更锻造出他“敢啃硬骨头”的军人本色。退役后,他历任多个岗位,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成绩斐然。
  2011年,一纸组织委派,让蒋正贵的人生与省级重点贫困村——随县淮河镇龙泉村紧紧相连。彼时的龙泉村,山高林密锁着闭塞,耕地稀少捆着生计,村民靠烧炭、卖山货糊口,年轻人纷纷远走他乡。接过随州西游记漂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重担,蒋正贵望着眼前被视为发展障碍的“险山恶水”,立下铮铮誓言:“景区开发到哪里,扶贫的根就扎到哪里!”
  把“险山恶水”变成“金山银水”
  军人的字典里从没有“退缩”二字。蒋正贵带着团队踏遍山间沟壑,把部队里“啃硬骨头”的拼劲,化作了劈山开路的扎实行动——从民生冷暖到长远发展,从眼前难题到未来保障,他事事上心、件件落实。

  在就业增收上,他坚持贫困户用工优先,漂流旺季每月为贫困户发放工资超5万元左右,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捧上“饭碗”;在基础设施上,他主动对接资源推动随岳高速淮河站及连接线提档升级,曾经泥泞的山路蜕变成串起山内外的致富通途,为乡村发展铺就长远根基。

  为解村民饮水之困,他牵头引清泉入户,让龙泉村在全镇率先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彻底终结“肩挑手提找水喝”的历史;为护佑一方安澜,他推动修建水库,完善工作,既保障下游千亩良田灌溉,又化解了多年洪患;对水库淹没区24户贫困户,他专门定制五年额外救助计划(每年600元),并优先安排就业,全力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蒋正贵深知,乡村发展需要内生动力。在他的推动下,漂流景区成为强力磁石:蓝莓园挂满“致富果”,农家乐飘出饭菜香,商贸小店次第兴起。全村七成劳力吃上“旅游饭”,七成收入源自旅游业,“守着山水受穷”的日子一去不返。
  为让村民“技在手、能立身”,蒋正贵还联手随州技师学院,把国家免费技能培训搬进景区。300多名村民季节工从“庄稼汉”蜕变为“旅游人”,掌握了餐饮服务、景区管理等新本领。
  让“一花独放”引来“万紫千红”
  “发展是硬道理,旅游是金钥匙。”蒋正贵的这句话,在景区的成长中得到印证。西游记漂流景区的游客量从最初的年2万人次跃升至30万人次,效益突破3000万元。更可喜的是,景区像一个支点,撬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活水——每年带动餐饮、民宿和漂流用品消费超2000万元,仅龙泉村的特色旅游收入就达1200余万元。
  如今的龙泉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农家乐旺季“一桌难求”,漂流用品店、民宿、小吃摊沿着山路铺开,外出青年纷纷归巢。40多家农家乐、80家旅游商店、300多个民宿床位,织就一幅火热的乡村振兴图景。2017年,龙泉村在全市率先脱贫,还接连获评省、市、县级“美丽乡村”。
  一花引得百花开。漂流项目的成功激活了淮河镇全域旅游:抱朴谷、神农部落、生态蓝莓庄园等亿元级项目接连落户,以漂流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群强势崛起,“淮河山水”成为亮丽的文旅品牌,“一主多翼”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老兵的“新战场”与“不了情”
  2024年,已近古稀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蒋正贵,又站上了新的“战场”。受淮河镇政府邀请,他接下的不仅是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景区的开发运营重任,更是全国首个跨省竹筏漂流项目的破局使命。
  这片4.5公里的鄂豫共有河道,曾因“河权不清”历经多轮协商未果。蒋正贵带着军营里“啃硬骨头”的韧劲,推进省际协调工作,精算股权分配,紧盯护岸衔接。“就像当年练射击,瞄准‘共富’这个靶心,细节不能差。”蒋正贵这样激励团队。
  2025年3月18日,景区正式开业。一叶竹筏载着游客从湖北抱朴谷漂向河南老街村,在界碑处划出融合发展的弧线。蒋正贵创新推出“一筏通两省”联票,跨省游客占比高达65%,开业三天营收即破十万元。他串联抱朴谷、神农部落等四大景区,融入皮影戏、淮河舞狮等非遗文化,让4.5公里河道化身“流动的文化长廊”。
  “要让两岸百姓都端稳‘旅游碗’!”蒋正贵紧盯排班表:湖北筏工张连礼从“夏季临时工”变为“全年有活干”,月收入稳超6000元;帮河南村民王建国把土蜂蜜摆进景区商铺,单日销售额翻了三番;沿岸23家农家乐、8处民宿随之火热,龙泉村“淮河人家”集群正加紧装修,迎接“跨省流量”。项目已直接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并有力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繁荣发展。
  站在砚儿沟河畔,看竹筏载着欢歌笑语穿梭于鄂豫山水间,蒋正贵指尖拂过新栽的菖蒲,目光所及是两岸勃发的生机。“军魂永在,阵地就在这绿水青山间!”他望向远处轰鸣的农旅集散中心工地,声音沉稳如磐石,“让这淮河源头的清波,载着两岸百姓同舟共济的好日子,奔向更红火的明天!”截至当前,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为乡村旅游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