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4日
曾都区青年干部顶烈日奔一线为企纾困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赵慧林、通讯员肖皓蓝、刘荣臻、张丽君)7月29日,正值盛夏,午后地表温度直逼40℃。曾都区年轻干部培训班氢能与专汽指挥部实践小组的年轻干部,踩着发烫的柏油路,又一次来到凯力专汽智慧工厂项目周边——他们手里攥着两张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的两块空地,即将解决企业投产前最急迫的“停车难题”。
“9月底要投产,40亩停车场地建设迫在眉睫,还得离厂区近、土地合规、不用大动土……”凯力专汽行政人事总监陈豪最初提及需求时,语气里满是焦虑。作为投资6.5亿元、占地285亩的市级重点产业升级项目,这座瞄准“中国专汽标杆”的智慧工厂,正卡在“底盘停放”这最后一道坎上。
这话像块石头压在年轻干部们心上。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们的身影成了烈日下的一道特殊风景。“企业要‘现成地’,我们就把周边5公里内的荒地、闲置厂区全摸排了一遍。”组员刘荣臻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可选择场地的坐标、面积、土地性质。
最终圈定的两块地,一块离厂区不到两公里,另一块是村里的闲置场地。年轻干部们拉着企业负责人、曾都经济开发区太山庙村村干部在空地上开起“露天协调会”。村党支部书记陈祥生赞不绝口:“多亏他们搭建桥梁,既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也为本地企业发展添了力。”
如今,场地平整即将启动,凯力专汽的底盘终于可以“安家”。陈豪感慨道:“原以为还要等半个月,没想到他们效率这么高,让我们对项目落地更有信心了!”
“衣服湿了又干是常事,但企业说‘谢谢’的时候,比吹空调还凉快。”年轻干部们擦着汗说。在曾都区的项目工地上、企业车间旁,越来越多的青年身影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发展——他们把“不怕热、不怕累”的青春底色,绘进了曾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里。
“9月底要投产,40亩停车场地建设迫在眉睫,还得离厂区近、土地合规、不用大动土……”凯力专汽行政人事总监陈豪最初提及需求时,语气里满是焦虑。作为投资6.5亿元、占地285亩的市级重点产业升级项目,这座瞄准“中国专汽标杆”的智慧工厂,正卡在“底盘停放”这最后一道坎上。
这话像块石头压在年轻干部们心上。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们的身影成了烈日下的一道特殊风景。“企业要‘现成地’,我们就把周边5公里内的荒地、闲置厂区全摸排了一遍。”组员刘荣臻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可选择场地的坐标、面积、土地性质。
最终圈定的两块地,一块离厂区不到两公里,另一块是村里的闲置场地。年轻干部们拉着企业负责人、曾都经济开发区太山庙村村干部在空地上开起“露天协调会”。村党支部书记陈祥生赞不绝口:“多亏他们搭建桥梁,既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也为本地企业发展添了力。”
如今,场地平整即将启动,凯力专汽的底盘终于可以“安家”。陈豪感慨道:“原以为还要等半个月,没想到他们效率这么高,让我们对项目落地更有信心了!”
“衣服湿了又干是常事,但企业说‘谢谢’的时候,比吹空调还凉快。”年轻干部们擦着汗说。在曾都区的项目工地上、企业车间旁,越来越多的青年身影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浇灌发展——他们把“不怕热、不怕累”的青春底色,绘进了曾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