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6日
“三新”供销链城乡 党旗漫卷兴农路
——随州市供销社创新党建引领谱写为农服务新篇章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宋卓远
  盛夏的随县厉山镇勤劳社区,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水稻随风翻滚,长势喜人。
  来自随县供销社植保飞防大队的技术人员轻摇手柄,数台植保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在稻田上空匀速飞行,将药液均匀喷洒在水稻叶面上,为其健康生长披上了一层坚实的“防护衣”。“以前自己种田,费时费力还担风险。现在从种子、化肥采购,到育秧、耕田、插秧、打药全部交给供销社打理,每亩种植成本降低了20%左右,省心又省钱!”勤劳社区居民张宗元笑着说道。
  这一幕,正是随州市供销社创新党建引领、服务“三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两年来,该社以“三新供销 链接城乡”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聚焦主责主业,优化服务供给,推进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党建铸魂,“三新”引领强根基
  供销社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随州市供销社党组以破题之姿,创新将“服务新、思维新、作为新”的“三新”理念注入党建工作之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业务精、服务优”的融合发展之路。
  政治领航,筑牢忠诚之基。把“两个维护”融入日常,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供销社改革的重要论述,与随州供销“4+N”(农资、粮油、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及特色产业)产业链建设深度结合。今年以来,共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1期,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党组“第一议题”集中学习6次,专题研讨8次,党课专题辅导3次。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结合打造“我爱供销大讲堂”,创新“情景式”学习模式,在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关键节点,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开展沉浸式学习,促使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理论之光照亮服务“三农”的实践之路。
  细化举措,夯实责任之链。年初拟定了全年工作计划,以“单项工作走前列”为目标牵引,高点定位、高标谋划,聚焦10个重点任务抓突破,重点打造4项特色,将工作任务安排到每季、细化到每月、落实到每周,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措施,完善任务清单,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将党建压力精准传导至为农服务最前沿,积极推动供销社服务“三农”出力出新出彩。
  清风护航,涵养清廉生态。持续强化清廉建设,以常态长效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及时传达学习各级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通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定力。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党组集体决策机制,规范完成“三重一大”事项报备3项次。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27个,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62条,党组和班子成员制定主体责任清单45条,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清廉机关建设走深走实,让清廉成为供销事业的鲜明底色。
  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全市供销社系统取得一系列成绩和荣誉——随州市供销合作社荣获推进审计全覆盖表扬单位;随县供销合作社荣获城乡供应链入链融链表扬单位、建设农产品流通“大平台”表扬单位;曾都区供销合作社荣获建设农资供应“主渠道”表扬单位。
  服务赋能,联农带农践初心
  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村、贴近于农民,供销社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随州市供销社以党建凝聚合力,以“服务新”夯实为农根基,以“思维新”激发改革活力,以“作为新”提升工作质效,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
  做实农资保供,稳牢“粮袋子”。市供销社优化农资储备机制,通过“联采联购、分级储备”模式,联合基层供销社及农资企业,构建覆盖全域的供应网络。今年上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调配化肥8000吨,储备种子15万斤、各类化肥3.2万吨。携手省农资集团,在随县厉山镇、新街镇、万和镇等地举行“村社共建 农资直供”活动10余场,将化肥、农药、种子送到田间地头,直供各类肥料2560吨,为农民降低农资采购成本近350元/吨,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粮食生产。随县穗满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广水市供销农资有限公司被省供销社列为全省供销系统农资保供重点企业。
  做优社会化服务,破解“种田难”。创新构建“县级中枢+镇级枢纽+村级终端”三级联动体系,采用“3+X”模式(供销+农技+农机+村级经济组织)整合22个镇级公司和10个村级基层社,构建“四个一”(一个示范基地、一支服务队伍、一批农机设备、一套服务标准)标准化服务体系,打造覆盖“耕、种、管、收、储、加、销”全链条的服务网络,为水稻等粮油作物开展育到销10项全产业链服务,解决“种田难题”。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7.47万亩,申报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1460万元。
  推进流通升级,畅通“致富路”。大力推进“随县农产品供销平台及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与县乡投集团出资3200万元,在随县香菇产业园区建立14000平方米的集农产品购销、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农资储备中心、电商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搭建综合为农服务平台,为香菇等特色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广水采取“合作社+电商+零售终端”模式,将当地农产品转换为商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夯实组织网络,提升“战斗力”。全市按照“供销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打造集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村级基层社42家,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施基层社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分类改造、整合资产、创新服务等举措,对5家镇级基层社进行提档升级,使镇级社焕发了活力。随县新街镇刘家岗村“村社共建”模式,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登上《中华合作时报》头版。
  改革攻坚,机制创新激活力
  改革是永葆供销事业活力的基因。随州市供销社以党建促改革,以改革强实力,以“县基一体化”为着力点,不断夯实基层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持续激活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资产监管一体化,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立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持续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资产底数,建立资产台账。针对解决土地变性难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对供销超市等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原国有划拨用地变性为出让土地达1600余平方米,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财务管理一体化,防范风险有力有效。指导随县、曾都区供销社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有序推动所辖基层社及出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实行统一记账,统一核算,促使管理“关口”前移。
  人员调配一体化,打造“三农”服务队伍。对系统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班子成员实行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统筹任免,工作人员实行统一招聘、调配充实一线。
  经营服务一体化,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按照“经营服务一体化”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17家基层社,入股县级农资农服公司——随县穗满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打造省、市、县、镇经营服务联合体。与省农资、中农等15家农资厂家战略合作,由穗满多统一“厂家集采”,17家镇级社“统一经营”,年储备销售各类化肥3万余吨,种子18万公斤。
  “两网融合”,赋能和美乡村。市供销社学习借鉴河南省光山县经验做法,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思路,先在随县安居镇进行试点,探索出乡村“二次四分法”、镇区“四定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目前,试点成果已在厉山、新街、柳林、殷店等7个乡镇推广,按照标准建设改造再生资源回收点5个。同时,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中再资源再生开发公司,与随州市供销社、曾都区政府三方共建“中再生(随州)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聚焦报废车辆、农机、废旧金属、家电等回收拆解,助力随州打造“无废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供销力量。
  沃野千重浪,奋进正当时。在广袤的随州大地上,“三新供销·链接城乡”的旗帜高高飘扬。从农资直供的田间地头,到再生回收的绿色站点;从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到区域共荣的品牌矩阵——随州市供销社正以党建红心浸润为农初心,用创新实践铺就共富通途。
  面向未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将以更高站位服务乡村振兴,以更实举措深化改革攻坚,进一步推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打造“现代供销、开放供销、活力供销”的新征程上,继续书写为农服务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