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5日
碧水蓝天映初心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申珊珊 骆媛媛 邱玥
登临随州白云湖畔望城楼远眺,湛蓝天空下,青山如屏、绿水如带,湖水倒映城市轮廓,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颜值”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4.6%,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成为全省13个国考城市中唯一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城市。1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9.5%,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生态质量指数(EQI)全省第5,稳定在一类水平。
亮眼数据,印证着随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实步伐。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的使命担当,坚决扛起构建鄂北生态屏障重任,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美丽随州建设取得实效。
高点站位谋全局 绿色发展底色更亮
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随州在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上的重大使命任务。作为府澴河、淮河“双源头”和重要节点城市,随州始终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切实履行鄂北生态屏障责任。
规划先行引航向,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关于实施美丽随州战略 整体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行动方案》,聚力“六美”共建,明确18项举措及2025年度60项重点任务清单,为绿色发展绘就“精准导航图”。
项目支撑强筋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今年谋划储备生态环保项目34个,总投资33.84亿元,拟争取中央资金17亿元。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1.47亿元,实现项目数量与资金额度“双提升”。
全民参与氛围浓,成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省级主场、六五环境日随州主场等大型活动,生态文明“六进”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展“生态环境意见建议‘码’上提”,策划制作《美丽中国我先行》《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绘就美丽随州代际长卷》等系列宣传片,封江口水库美丽河湖建设成效获省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热情高涨。
“在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上,孩子学习了好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知识,环保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市民刘女士的感言道出众多市民心声。
精准施策护生态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踏勘现场、采集水样、检测化验……近期持续降雨,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行动,组织省生态环境厅随州监测中心、随州市城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重点断面水质加密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数据,并根据水质变化提示相关属地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推动流域水质持续向好。
污染防治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市生态环境局强化系统思维、全域理念,以铁腕治污和科学治理相结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更优美。
强力攻坚,深化大气治理。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为抓手,推进352个大气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72个。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提级,排查指导企业131家,申报A级1家、B级7家。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检查点位112个,交办问题246个,已整改221个,移交违法线索4个,立案查处3家。推进14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活性炭及低效治理设施专项整治。拆除淘汰停用45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推动中心城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强化机动车环检机构监管和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时段强化网格监管,用“蓝天卫士”、无人机巡查,对秸秆焚烧“零容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完善预案,精准预警响应,守护蓝天白云。
这份“蓝天幸福感”,被家住白云湖畔的王先生真切地记录在手机里:“我坚持拍天空发朋友圈快一年了,今年夏天的‘随州蓝’格外多,朋友们都羡慕我们这的好空气!”
系统治水,绘就人水和谐画卷。坚持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推进“四防六治一支撑”水质攻坚。突出问题导向,紧盯超标及风险断面,编制实施国控王店、平林、厉山断面水质攻坚工作方案,开展流域水环境问题排查溯源,累计排查污水管网、拦河建坝、河道内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183个,督导整改131个。开展白云湖水华预警监测38次、重点断面加密监测48次。狠抓排污整治,完成351个省级清单府淮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率96.2%。推进项目建设,新增谋划涉水项目13个,总投资6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3.75亿元。曾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广水市徐家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等项目已获中央资金支持1.0163亿元。
先觉庙水库作为随州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其保护成效显著,成功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我市水生态保护的典范。
筑牢根基,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动态更新调整2025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今年以来,对全市11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备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79%,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保持7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增至39.62%。
动真碰硬解难题 环境安全防线更牢
强力整改见实效,深化“市领导领衔、专班调度、督查督办、纪检监督”整改机制,实行清单管理、挂账销号。梳理形成《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20条,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点题交办,市纪委监委跟进监督。截至目前,7轮次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195项整改任务已交账158项,完成整改申请验收1项,序时推进36项,866件信访件已整改销号856件,序时推进10件,办结率98.85%。
突出工作重点和源头管控,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信访重点攻坚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坚持关口前移,依托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对近年噪声投诉开展专题分析,实现“一张图”分类型、分区域3D展示,为全市噪声污染精准防控提供支撑。深入推进《噪声法》等政策法规宣贯,通过“宁静楼栋评比”“宁静小区评比”等互动形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特色治理场景,让静音意识深入人心。
“过去施工建设,浇筑混凝土经常干到半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现在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联合监督,各类施工建设活动明显规范。”市民刘先生说。针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市生态环境局采取联合督办、约谈指导、立案查处、设施改造等措施,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屠宰污染、投肥养鱼、养殖异味、施工扰民等问题,上半年妥善化解信访投诉587件。
全域防范环境风险隐患。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各类环境风险隐患98条。完成17座闭库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并调出监管清单。督导27家涉废铅蓄电池企业开展储存转运规范化整改。推进跨市河流“一河一策一图”优化整合,督促指导青春化工园开展“一园一策一图”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一企一管”、危化品专用停车场、事故应急池等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为保障园区安全生产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创新优服务 护航发展动能更足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生态环保监管服务质效,通过深化环评审批改革、规范涉企执法监管、优化监管服务效能三大举措,在简政放权、精准执法、主动帮扶上持续发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护航企业绿色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质效。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市生态环境局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组织对晶星公司卤代苯腈项目、程力公司汽车集中喷涂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开展现场踏勘,指导优化提升环评内容,从源头规避项目运行后环境风险。持续推动扩权强县赋权改革,推行“即到即审”,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今年上半年,高效审批环评文件50份,企业自主备案316个,减少项目审批占比达75.96%。组织开展环评文件技术复核,抽查环评机构8家,复核环评报告12份,对1家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进行失信记分。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制定《随州市生态环境系统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工作指引》,建立涉企执法检查“四化”机制(检查内容清单化、问题整改信息化、整改落实闭环化、执法文书模板化)。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环保专家进企业”等活动,落实“首违不罚”制度,“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2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实行非现场执法监管,无事不扰、有事帮扶。
落实落细生态环保各项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队伍作为支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锻造过硬铁军队伍。编制《随州市生态环境局“干部素质提升年”重点任务落实清单》,细化21项重点工作任务,开设干部大讲堂课程11期,选派2名干部参加全市“大学习、大比武、大提升”科长讲堂,让干部在“三尺讲台”上练出真本领、在交流互鉴中谋得新思路。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攻坚的身影,共同绘就了随州碧水蓝天的生态画卷。展望未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保持定力、持续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随州,为全市“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