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诉前调解化干戈
  随州日报讯(特约记者程淇、通讯员周春晓、左丹蕾)“感谢法庭调解,帮我挽回了损失。”近日,广水市人民法院蔡河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风电项目建设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企业的重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此前,蔡河镇村民张某因承包地被风电项目征用未获补偿向法庭求助。2020年,张某与蔡河镇村民程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张某承租程某林地,对低产林地进行填土改造,用于种植桑树和珍珠花。2024年,某新能源公司在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在张某填土位置进行附属物基础建设,村委会收到补偿款后,未考虑林地出租情况,直接将补偿款分配给程某,张某未得到任何补偿。张某认为,征地占用了其填土位置,导致承包地减少,影响未来收益。
  张某多次协商无果后,将该公司及程某诉至法院,要求支付林地补偿款并赔偿损失共计8.2万元。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后,及时安慰疏导当事人情绪,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确认林地权属、承包关系、土地改造及风电项目用地等情况。成立调解专班,明确“既要保护村民权益,也要保障企业重点项目推进”的化解思路,联合召开多次协调会议,迅速查明了解纠纷症结,统筹各方利益诉求。
  调解过程中,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方解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耐心倾听当事人想法。引导张某理性维权,换位思考,理解新能源项目的社会效益,同时向被告细致耐心地释理说法,告知承租方租用林地确实有付出,受益人应给予补偿。通过多轮背对背调解、多次召开联席协调会,最终促成突破性进展,各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近年来,广水法院始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农村土地、新能源项目等纠纷多发领域,通过前端化解、多元共治,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既避免企业陷入诉讼泥潭,也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在行政协调与司法调解的优势互补下,将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