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8日
工程合同整改从“补漏洞”到“立规矩”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钟金辉
今年来,曾都区涢水街道永久村以村级小型工程专项整治为契机,针对项目合同存在的漏洞开展自查自纠,并同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村级工程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今年2月,永久村在村级小型工程专项整治自查工作中,对一个项目进行核查,发现合同存在明显瑕疵。经曾都区农业农村局指导组深入核查,发现合同漏洞集中呈现三大共性问题:一是施工内容模糊化;二是付款方式缺失;三是违约条款空泛。指导组指出,此类“粗放型合同”在村级工程中并非个例,暴露出基层在合同起草、审核环节的专业能力不足。
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曾都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牵头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构建“区局统筹+镇级支撑+村级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整合镇级三资中心专业会计团队、执业律师等多方力量,与永久村“两委”共同推进合同修订。
整改过程中,团队以“量化、明确、可追溯”为原则逐项补全漏洞。此次整改未止步于“修合同”,而是以点带面推动村级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化建设,形成三大长效举措。该局以永久村整改合同为“活教材”,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培训中,工作人员用通俗比喻拆解专业问题,确保参训人员听得明白。培训后,永久村村委会自主编制《工程合同要点核查表》,明确“是否附工程量清单”“付款节点是否分阶段”“违约条款是否量化”等8项必查内容,将合同审核流程标准化。
同时,永久村在村委会显眼位置设置两块专项公示板,实现管理过程全公开。其中,工程整改台账公示板动态记录项目名称、整改内容、责任人员、整改期限及完成情况,确保问题整改可追溯;合同规范台账公示板则涵盖合同条款修订记录、审核流程节点、验收结果及后续跟踪反馈,让合同管理全程接受村民监督。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下在街道公告栏、村委会公示区张贴政策解读海报,清晰标注合同规范的核心要点;线上利用街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图文解读与动画短片,直观讲解合同规范的重要性及操作指南。还定期请法律顾问、涢水街道财政所等相关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解答合同签订、履行中的常见问题,切实提升各方对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今年来,曾都区涢水街道永久村以村级小型工程专项整治为契机,针对项目合同存在的漏洞开展自查自纠,并同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村级工程规范化运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今年2月,永久村在村级小型工程专项整治自查工作中,对一个项目进行核查,发现合同存在明显瑕疵。经曾都区农业农村局指导组深入核查,发现合同漏洞集中呈现三大共性问题:一是施工内容模糊化;二是付款方式缺失;三是违约条款空泛。指导组指出,此类“粗放型合同”在村级工程中并非个例,暴露出基层在合同起草、审核环节的专业能力不足。
针对核查发现的问题,曾都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牵头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构建“区局统筹+镇级支撑+村级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整合镇级三资中心专业会计团队、执业律师等多方力量,与永久村“两委”共同推进合同修订。
整改过程中,团队以“量化、明确、可追溯”为原则逐项补全漏洞。此次整改未止步于“修合同”,而是以点带面推动村级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化建设,形成三大长效举措。该局以永久村整改合同为“活教材”,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培训中,工作人员用通俗比喻拆解专业问题,确保参训人员听得明白。培训后,永久村村委会自主编制《工程合同要点核查表》,明确“是否附工程量清单”“付款节点是否分阶段”“违约条款是否量化”等8项必查内容,将合同审核流程标准化。
同时,永久村在村委会显眼位置设置两块专项公示板,实现管理过程全公开。其中,工程整改台账公示板动态记录项目名称、整改内容、责任人员、整改期限及完成情况,确保问题整改可追溯;合同规范台账公示板则涵盖合同条款修订记录、审核流程节点、验收结果及后续跟踪反馈,让合同管理全程接受村民监督。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下在街道公告栏、村委会公示区张贴政策解读海报,清晰标注合同规范的核心要点;线上利用街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图文解读与动画短片,直观讲解合同规范的重要性及操作指南。还定期请法律顾问、涢水街道财政所等相关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解答合同签订、履行中的常见问题,切实提升各方对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