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4日
曾都区劳动维权迎来“专家号”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顾三权、汤依诺)日前,曾都区总工会正式命名“屈真江劳模创新工作室”为2025年度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曾都区首家机关事业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设在曾都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随州市劳动模范、区仲裁院院长屈真江命名,秉持“专业团队+创新机制+便民服务”理念,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成为曾都区劳动关系和谐的“稳定器”。
工作室整合三类核心力量:由资深仲裁员组成的“法律智囊团”,凭扎实专业功底精准定位争议焦点;“调解能手队”善用“背靠背调解”“情感共鸣”等技巧,以“和为贵”化解矛盾;“后勤保障组”高效负责资料归档、证据管理,确保案件流转顺畅。团队以屈真江“开拓创新、公正办案”的职业精神为引领,让维权服务既有专业力度,更有民生温度。
该工作室创新机制,成果显著。“流动仲裁庭+引访入裁”架起便民桥。创设“流动仲裁庭”,将庭审搬进企业车间、产业园区,审理周期压缩至7天,大幅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创新“引访入裁、以裁化访”机制,高效化解群体性纠纷。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主审办结案件3000余起、指导审核2000余起,保持“零错案、零瑕疵”记录。
“真心劳模调解室”筑牢预防前哨。以“党建+劳模”为核心,打造“真心劳模调解工作室”,组建党员劳模团队,推行“一窗式受理、全流程服务”。针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高频纠纷精准施策:对情绪激动者耐心“共情沟通”,对复杂工伤争议细致“专业分析”,对群体性纠纷灵活“背靠背调解”。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60余件,96%在萌芽阶段化解。
“人社+工会”升级服务枢纽。深化“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推动建成集劳动监察、工会调解、争议仲裁、法院诉讼、法律援助、公安介入于一体的“一站式”维权平台,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维权无门”问题。
“三方联动”构建集成化解体系。针对劳动纠纷“多头跑、效率低”痛点,创新推出“人社(仲裁)+工会(调解)+法院(审判)”三方联动机制。在曾都区综治中心设立实体化工作室,整合18个部门资源,通过“仲裁+N”联调模式,串联协商、调解、仲裁、审判全环节,实现劳动者“进一扇门、办全流程事”。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18起纠纷,且100%获得司法确认。
在屈真江带领下,曾都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此前获人社部、司法部等五部门联合通报表扬,获评“2024年度工作突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全省仅3家单位获此殊荣。近三年,曾都区仲裁院立案处理案件850余件、案外调解1500余件,仲裁结案率100%且无超期,为当事人及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
工作室整合三类核心力量:由资深仲裁员组成的“法律智囊团”,凭扎实专业功底精准定位争议焦点;“调解能手队”善用“背靠背调解”“情感共鸣”等技巧,以“和为贵”化解矛盾;“后勤保障组”高效负责资料归档、证据管理,确保案件流转顺畅。团队以屈真江“开拓创新、公正办案”的职业精神为引领,让维权服务既有专业力度,更有民生温度。
该工作室创新机制,成果显著。“流动仲裁庭+引访入裁”架起便民桥。创设“流动仲裁庭”,将庭审搬进企业车间、产业园区,审理周期压缩至7天,大幅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创新“引访入裁、以裁化访”机制,高效化解群体性纠纷。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主审办结案件3000余起、指导审核2000余起,保持“零错案、零瑕疵”记录。
“真心劳模调解室”筑牢预防前哨。以“党建+劳模”为核心,打造“真心劳模调解工作室”,组建党员劳模团队,推行“一窗式受理、全流程服务”。针对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高频纠纷精准施策:对情绪激动者耐心“共情沟通”,对复杂工伤争议细致“专业分析”,对群体性纠纷灵活“背靠背调解”。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60余件,96%在萌芽阶段化解。
“人社+工会”升级服务枢纽。深化“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推动建成集劳动监察、工会调解、争议仲裁、法院诉讼、法律援助、公安介入于一体的“一站式”维权平台,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维权无门”问题。
“三方联动”构建集成化解体系。针对劳动纠纷“多头跑、效率低”痛点,创新推出“人社(仲裁)+工会(调解)+法院(审判)”三方联动机制。在曾都区综治中心设立实体化工作室,整合18个部门资源,通过“仲裁+N”联调模式,串联协商、调解、仲裁、审判全环节,实现劳动者“进一扇门、办全流程事”。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18起纠纷,且100%获得司法确认。
在屈真江带领下,曾都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此前获人社部、司法部等五部门联合通报表扬,获评“2024年度工作突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全省仅3家单位获此殊荣。近三年,曾都区仲裁院立案处理案件850余件、案外调解1500余件,仲裁结案率100%且无超期,为当事人及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