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30日
“三个全链条”整治重点工作内容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罗洪波
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全市住宅小区已建充电端口3.82万个;各地专班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开展联合检查251次;检查相关单位755家,移交案件线索43起,查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3840起,查扣问题车辆46台,立案32起;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解决超标车、非标车上路安全风险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以旧换新”3564台,并在975个小区落实充电惠民电价。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领域:紧盯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严格动火作业备案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电焊等违法行为,对引发火灾的依法严肃追责。
在建筑保温材料领域:强化源头管控,严把生产流通质量关,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规范过程管理,严格建筑施工与验收监督,并对冷库等特殊场所实施重点监管;狠抓末端治理,对既有建筑开展风险排查并全面推行“一楼一牌”标识化管理,发动基层全面排查全市冷库,加强冷库火灾隐患的整治。
答记者问
1、市应急管理局在动火作业专项整治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华:一是深化专项治理,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已检查企业245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452项。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安全动火意识。在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点区域及动火作业场所张贴《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通告》3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
三是严格源头管理,规范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整合优化全市电焊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有效提升培训质量。严格执行考培分离,明确随州技师学院为全市统一考点,提档升级考核设施,全面推行“随机抽题+现场实操+全程监控”的考核模式,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证书真实有效。
2、在推进物业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方面,市住建局有哪些实施举措?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长汪冬梅:一是积极谋划推动。有序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市场主体投资等方式已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82万个。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对全市310个专业化物业小区开展了全覆盖排查,移交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问题线索63条,公开曝光相关典型案例17例。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和合同约定,配合公安、消防和属地街镇、社区等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业主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各项规定。
3、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在生产销售环节如何严格监管?针对电动自行车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宣贯?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汪麟:监管方面: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将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纳入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对生产销售企业的资质做到检查全覆盖。二是严格过程监管,强化检查执法力度,查扣下架问题车辆59台,立案查处非法改装等质量违法案件32起,行政处罚4.55万元。三是加强末端治理,建立质量追溯倒查机制,要求全市范围内所有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健全进销货台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问题产品实施全链条溯源,严格落实问题倒查追责机制。
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进行有效宣贯,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新国标解读文章、消费提示及操作指南,发布《一图读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图文内容,解读新国标核心变化,直观展示新旧标准差异。加强政策衔接,规范过渡管理,明确新国标实施时间节点,旧标电动自行车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指导企业合理安排销售计划,通过促销活动消化旧标库存;自2025年12月1日起,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鼓励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更换合规车辆,减少资源浪费。在节假日或消费维权日,在人流量密集的广场、商场举办“新国标宣传日”活动,张贴宣传海报,普及新国标核心内容,现场接受咨询和投诉。
4、公安交管部门在电动自行车办理登记上牌管理有哪些举措?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邹建波:针对电动车换新等带来的业务量剧增问题,车管所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办理岗位,并从服务站抽调2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到电动自行车业务岗,解决群众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为方便群众能够现场领取电动自行车号牌,交管部门新制作了5000幅电动自行车号牌,后期会根据业务办理情况,提前制作充足的电动自行车号牌,保障有一定的存量。同时,交管部门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落实“当日办结制”,工作人员提前到岗收取审核资料,推迟下班,坚持当天办理完毕再下班,不让群众再跑第二趟。
5、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三个全链条”行动中,如何履行牵头单位职责?特别是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罗洪波: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三个全链条”整治工作的牵头单位,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制定专项方案并指导抓好落实,制定整治行动督导考评工作计划,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考评,适时采取“飞行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工作责任。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市消防救援支队强化统筹协调,牵头研究制定全市电动自行车整治方案,累计开展调度会议21次,组织“飞行检查”和暗访督查5次。加强充停管理,联合住新、公安及乡镇(街道)排查住宅小区架空层及人员密集场所900余处,推动安装电梯阻车系统42部,指导增设夜间巡查点位400余个,张贴安全警示标识1.7万张。推动综合治理,配合推动“一车一池一码”信息管理覆盖电动自行车1.9万辆,督促310家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执法检查,联合住新、公安等部门开展“行消联动”“警消联防”夜查36次,发动基层消防救援站“防消联勤”巡查2000人次,劝阻违规行为6900余起。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平台发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提示和法律法规知识,阅读量超300万人次。健全倒查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电动自行车火灾溯源调查机制,对每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进行溯源调查,强化源头管控。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滕锐整理)
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全市住宅小区已建充电端口3.82万个;各地专班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开展联合检查251次;检查相关单位755家,移交案件线索43起,查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3840起,查扣问题车辆46台,立案32起;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解决超标车、非标车上路安全风险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以旧换新”3564台,并在975个小区落实充电惠民电价。
在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领域:紧盯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严格动火作业备案管理,严厉打击无证电焊等违法行为,对引发火灾的依法严肃追责。
在建筑保温材料领域:强化源头管控,严把生产流通质量关,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规范过程管理,严格建筑施工与验收监督,并对冷库等特殊场所实施重点监管;狠抓末端治理,对既有建筑开展风险排查并全面推行“一楼一牌”标识化管理,发动基层全面排查全市冷库,加强冷库火灾隐患的整治。
答记者问
1、市应急管理局在动火作业专项整治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华:一是深化专项治理,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已检查企业245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452项。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安全动火意识。在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点区域及动火作业场所张贴《关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通告》30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
三是严格源头管理,规范动火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全面整合优化全市电焊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有效提升培训质量。严格执行考培分离,明确随州技师学院为全市统一考点,提档升级考核设施,全面推行“随机抽题+现场实操+全程监控”的考核模式,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证书真实有效。
2、在推进物业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方面,市住建局有哪些实施举措?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长汪冬梅:一是积极谋划推动。有序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住宅小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市场主体投资等方式已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82万个。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对全市310个专业化物业小区开展了全覆盖排查,移交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问题线索63条,公开曝光相关典型案例17例。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消防部门要求和合同约定,配合公安、消防和属地街镇、社区等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业主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各项规定。
3、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在生产销售环节如何严格监管?针对电动自行车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宣贯?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汪麟:监管方面: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将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纳入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对生产销售企业的资质做到检查全覆盖。二是严格过程监管,强化检查执法力度,查扣下架问题车辆59台,立案查处非法改装等质量违法案件32起,行政处罚4.55万元。三是加强末端治理,建立质量追溯倒查机制,要求全市范围内所有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健全进销货台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问题产品实施全链条溯源,严格落实问题倒查追责机制。
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进行有效宣贯,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新国标解读文章、消费提示及操作指南,发布《一图读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等图文内容,解读新国标核心变化,直观展示新旧标准差异。加强政策衔接,规范过渡管理,明确新国标实施时间节点,旧标电动自行车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指导企业合理安排销售计划,通过促销活动消化旧标库存;自2025年12月1日起,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鼓励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更换合规车辆,减少资源浪费。在节假日或消费维权日,在人流量密集的广场、商场举办“新国标宣传日”活动,张贴宣传海报,普及新国标核心内容,现场接受咨询和投诉。
4、公安交管部门在电动自行车办理登记上牌管理有哪些举措?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邹建波:针对电动车换新等带来的业务量剧增问题,车管所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办理岗位,并从服务站抽调2名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到电动自行车业务岗,解决群众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为方便群众能够现场领取电动自行车号牌,交管部门新制作了5000幅电动自行车号牌,后期会根据业务办理情况,提前制作充足的电动自行车号牌,保障有一定的存量。同时,交管部门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落实“当日办结制”,工作人员提前到岗收取审核资料,推迟下班,坚持当天办理完毕再下班,不让群众再跑第二趟。
5、市消防救援支队在“三个全链条”行动中,如何履行牵头单位职责?特别是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重点举措?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罗洪波: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三个全链条”整治工作的牵头单位,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制定专项方案并指导抓好落实,制定整治行动督导考评工作计划,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考评,适时采取“飞行检查”、暗访督查等方式,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工作责任。
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方面,市消防救援支队强化统筹协调,牵头研究制定全市电动自行车整治方案,累计开展调度会议21次,组织“飞行检查”和暗访督查5次。加强充停管理,联合住新、公安及乡镇(街道)排查住宅小区架空层及人员密集场所900余处,推动安装电梯阻车系统42部,指导增设夜间巡查点位400余个,张贴安全警示标识1.7万张。推动综合治理,配合推动“一车一池一码”信息管理覆盖电动自行车1.9万辆,督促310家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执法检查,联合住新、公安等部门开展“行消联动”“警消联防”夜查36次,发动基层消防救援站“防消联勤”巡查2000人次,劝阻违规行为6900余起。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平台发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提示和法律法规知识,阅读量超300万人次。健全倒查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电动自行车火灾溯源调查机制,对每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进行溯源调查,强化源头管控。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滕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