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王聪莹、通讯员高菁艳)“看,系统刚才自动识别并推送了一条警示信息,在曾都区涢水街道涢水三路,碧桂园王先生餐厅附近,视频AI识别到有占道经营的问题。”近日,在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座席员夏艳艳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核实信息后,她马上立案,并根据责任区域,通过系统平台将任务派发到辖区综合执法中心进行处理。
当日上午9点16分系统发现问题,9点32分执法人员就到达现场劝导摆摊人员,案件从发现到处置仅用十几分钟,充分展示了从“人防”到“技防”的效率提升。
“依靠人工巡查,难免有疏漏和不及时的地方,现在平台能自动识别违规行为,我们接到任务就马上赶往现场,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曾都区涢水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人员孟翔说。
以上案例正是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以“智”促“治”,赋能城市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中心多措并举推动“运管服”平台迭代升级,截至今年8月,共采集立案4006件,按期处置率83.66%,结案38972件,结案率99.74%。
作为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与“智慧大脑”,该中心通过“运管服”平台四期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智慧治理体系。一期搭建基础闭环,实现问题线上流转;二期引入AI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期开通“随手拍”并上线智慧环卫、停车系统;四期正推进智慧市政、园林等系统建设,填补多领域数字化空白。
该中心副主任袁罡说:“平台经过不断完善后,可以实现对城市部件、事件问题的实时发现、快速派遣、有效处置和全程监督,有效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发现’,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施策’转变,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科技支持。”
“小区门口有暴露垃圾,已拍照上传至‘随手拍’!”如今,打开“随州城管”微信公众号“随手拍”功能,上传城市管理问题照片,已成为不少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日常。这一便捷渠道的开通,让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城市治理紧密相连。
市民的每一次举手之劳,都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精准的案卷数据,实时汇入“运管服”平台。系统平台通过智能识别和人工审核快速立案,并依据权属划分,第一时间精准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从垃圾清理到设施维修,从占道经营到违章停车,一个个民生“小问题”在“指尖”传递中进入了高效处置的“快车道”。
下一步,该中心将围绕“精细化、智慧化、协同化”持续发力,加快平台四期建设,拓展AI功能,健全案件督办、部门考核等机制,以更高的治理效能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