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7日
同心筑梦启新程 均衡育人谱华章
唱支山歌给党听
永阳学校教联体外出听课学习
永阳学校教联体小学数学组研讨
美育节《木兰辞》朗诵
永阳学校教联体读书节活动
师生共写春联
永阳学校参加湖北省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永阳学校教联体元旦晚会
图书馆阅读
毛笔字展示
丰收节展示
《红铁》朗诵
永阳学校学生翻地
学校篮球节
学生运动会开幕式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刘全梅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自2023年3月20日启动教联体建设工作以来,广水市永阳学校教联体作为省级教联体试点学校,怀揣“均衡发展”与“提升内涵”的初心,以“共建、共创、共成长”为行动指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两校师生的携手奋进中,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质量跃升的教育发展新路径。
从校园环境的旧貌换新到教学质量的节节攀升,从教师队伍的活力焕发到学生群体的回流增长,永阳学校教联体用实实在在的变化,书写着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答卷。如今,走进永阳学校总校与渡蚁桥校区,塑胶跑道上奔跑的身影充满活力,智慧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热烈研讨,这一幅幅蓬勃向上的教育图景,正是教联体建设成效的最佳见证。
高位统筹强保障 部门协同破难题
教联体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科学引领和各方力量的协同支持。近年来,广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永阳学校、渡蚁桥学校实地调研,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精准掌握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及时给予指导与帮扶,为教联体发展指明方向。
自教联体成立以来,广水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621万元,重点用于两校校园文化建设、校舍维修、新建教学楼、校园绿化和运动场改造,让校园环境实现“华丽转身”。同时,通过招聘与调配相结合的方式,为两校补充教师55人,有效缓解师资紧张问题,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部门联动是教联体建设的“助推器”。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划拨8亩用地,为永阳学校教联体新建教学楼提供空间支撑,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存量;广水市供电公司投资17万元,为渡蚁桥校区更换变压器,彻底解决校园用电难题与安全隐患;广水市科技经信局同样投入17万元,助力全国科普教育实验校建设,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搭建平台。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教联体建设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精准定位建机制 筑牢根基谋长远
作为省级首批教联体试点学校,永阳学校教联体从建设之初便注重精准定位、科学规划,通过完善组织架构与长效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广水市永阳学校教联体被省教育厅纳入首批省级教联体试点学校。教联体主动作为、率先垂范,成立了市永阳学校教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尚卫成担任总校校长,统筹两校整体发展;选派湖北省特级教师、副校长余桂兰兼任渡蚁桥校区校长与永阳校区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学管理与教师调配,推行“一盘棋”管理模式。这一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为教联体各项决策的落地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机制建设上,永阳学校与渡蚁桥学校经过多次实地互访与深度交流,创新性提出“五个一体化”建设模式,即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这一模式打破了两校间的“壁垒”,实现了管理标准统一、师资流动顺畅、教研资源共享、评价体系一致、文化氛围融合,让教联体真正成为“一家人”,推动两校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发展”。
创新举措激活力 共享发展提质量
教联体建设的核心在于“提质”,关键在于“人”。永阳学校教联体聚焦教师、课堂、学生三大核心要素,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教育资源高效流动,促进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两校教师年龄结构差异明显,针对这一特点,教联体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动机制,创新实施“四制交流”,即定向、定期、随机、定岗交流。定向交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先交流,实施“群雁”培育计划;定期交流——全体教师分批到分校参与教研,提升教学能力;随机交流——体育、艺术等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帮扶”,均衡资源配置;定岗交流——中层干部及后备干部跨校任职,强化管理协同。目前,首批26名、第二批21名教师已完成轮岗,实现校区间双向流动,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老教师的“传帮带”与年轻教师的“新思维”相互碰撞,让教师队伍整体活力显著提升,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为实现两校教学质量同步提升,教联体建立严格完善的教研机制,让优质课堂资源在两校区间高效流动。每周,各学科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作业布置等问题深入研讨;组织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检验教学基本功;安排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展示优质教学方法;推行“同课异构”,让不同校区教师针对同一课题设计不同教学方案,互听互评、取长补短。此外,教联体利用直播平台实现“课堂一体化”,将优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实时共享,让渡蚁桥校区学生也能同步享受到永阳校区的优质课堂。这一系列举措,让课堂更高效、教研更深入,两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渡蚁桥校区学生回流600余人,中考、小考成绩屡创新高;永阳校区保持优势,教学成果持续亮眼。
教联体坚持“五育并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统一课程设置与丰富活动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两校统一基础课程设置,同时将校本课程《习惯养成》纳入教联体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举办读书节、气象馆研学、英语故事比赛等特色活动,让两校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读书节连续举办三场活动,通过直播平台吸引两校区家长同步观看,选送的作品《红铁》在随州市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展现了教联体学生的优秀素养。
校貌焕新显成效 同心共谱新篇章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永阳学校教联体在校园环境、教学质量、师生面貌等方面均实现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两校校园环境实现“旧貌换新”:完成运动场改造,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按标准化建设;道路黑化、教学楼翻新,师生桌椅全部更换,校园整体颜值与舒适度显著提升。渡蚁桥校区教室全部启用,还新建8个教室,教室总数增至35个,两年净增14个教学班,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问题;渡蚁桥校区同样优化空间布局,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好条件。此外,永阳校区还新增14个开放式图书角,分布在连廊、楼梯拐角等处,让学生“处处可读书、时时能阅读”;累计购买图书1.2万余册,接收师生捐赠4000余册,图书馆藏书达2.6万余册,满足师生阅读需求;筹建智慧书法教室,完善劳动实践基地(开辟106块菜畦,每班拥有专属园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平台。
教联体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核心,通过外出培训、青蓝结对、同研一堂课、试卷评阅、质量分析等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23年中考中,渡蚁桥校区重高录取16人,永阳校区A类录取8人,优录飞行员2人,两校达重高分数线共83人,双双被评为“随州市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单位”;2024年全市小六毕业统考中,渡蚁桥学校数学“二率一均”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024年中考,渡蚁桥校区潘刘润源同学跻身随州市前100名,重高录取18人,过普高控制线106人,综合排名23;永阳校区重高录取57人,综合排名12,80%以上学生考入普通高中。渡蚁桥校区更是实现“逆袭”:克服优质生源不足的困难,实现“低进高出”,学生总数大幅增长——幼儿园从262人增至383人,小学从10个班468人增至18个班915人,初中从331人增至387人,累计回流600余人,家长认可度与社会口碑显著提升。
亮眼的成绩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渡蚁桥学校被评为“书香校园”“教学教研先进单位”;永阳学校荣获“湖北省特色书香校园”“湖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先进单位”“随州市教育先进集体”“少年人工智能共建示范院校”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教联体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师生辛勤付出的嘉奖。
交流协作促融合 同心筑梦向未来
两校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常态化的交流协作。教联体充分利用假期培训、专题活动等契机,推动两校师生“走出去、学进来”,实现经验共享、共同成长。
在教师培训方面,两校区共同参与全国名师工作室,拓宽教师教育视野;选派4名骨干教师组成合作小组,赴上海嘉定一中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带回教联体;在暑期分享交流会上,外出学习教师分享心得、辐射经验,实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
在师生活动方面,两校区同年级师生共同参与读书节展示,共享阅读乐趣;初中部期中、期末考试实行“试卷同步、考试同步、质量分析同步”,确保评价标准统一、教学问题精准诊断;党建工作中,两校区同频共振,到孝子店小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谋党建与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广水市永阳学校教联体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深化“五个一体化”建设,探索更多创新举措,推动教育资源更均衡、教学质量更优质、学生发展更全面,为广水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追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