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蘑菇“吃”稻草生金蔬菜“嚼”废料吐银
曾都农民尝到循环经济甜头
  本报讯 通讯员李鸿昌报道:“今年种菜用的肥料是‘长’巴西菇的废料,3亩地共少花660元的肥料钱,省钱就是赚钱呀。”看着比往年长势好、效益高的蔬菜,6月22日,曾都区安居镇王家沙湾村菜农王文宣高兴地说。
    王家沙湾村是曾都区无公害生产基地。王文宣以前赴外地买猪粪、鸡粪作肥料,现在改用本地“长”巴西菇的废料,既不花钱又省心。与他一样不用犯愁的是镇上的巴西菇种植户,他们每年种菇后产生的废料成为农民的抢手货,再也不用自己掏钱运走了。种菇大户左斌介绍说,稻草和牛粪经过发酵,成为巴西菇营养料,收菇后产生的废料成为优质的农家肥。
    曾都区鼓励农民利用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发展巴西菇、双孢菇等珍稀草腐菌类。如今,全区巴西菇种植范围迅速扩大到11个镇,面积发展到100余万平方米,菇农收入达到7000万元。
    巴西菇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区循环经济。每到稻黄季节,安居镇的稻谷还未收割,就有人前来订购稻草,以前付之一炬的稻草价格竟涨到0.22元每公斤。左斌算了一笔账:“一个标准棚288平方米,需稻草6000公斤,全区巴西菇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仅卖稻草一项全区种粮户就可增收400多万元。”此外,农民利用巴西菇生产废弃料种植无公害蔬菜,既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蔬菜品质。变废为宝,让农民真正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农民尝到循环经济甜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