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融入大武汉 促进随州农业大发展
市委提出的“对接大武汉、承接大转移、推进大开放”这一主题活动,体现了市委审时度势、立意高远、积极进取的正确决策。作为农业部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再添信心,再加措施努力使随州农业在融入大武汉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随州农业对接大武汉优势明显,实现双赢已成共识 随州农产品生产基础好,有能力成为武汉市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随州是我国传统的商品粮、瘦肉猪、商品牛基地,素有“湖北粮仓”之誉、“生猪大市”之称。随州年产粮食140万吨,其中水稻近100万吨、小麦近40万吨,年产蔬菜近150万吨,年产瓜果近30万吨,年产茶叶1000余吨,年出栏生猪140万头、牛10余万头、羊40余万只、家禽近3000万只,年产禽蛋8万余吨。随州已形成优质稻、优质小麦、食用菌、优质大蒜、菜豌豆、马铃薯、优质桃、优质畜禽等特色板块。随州有能力成为武汉市的 “米袋子”和 “菜篮子”。 随州部分农产品已打入武汉市场,深受武汉市民欢迎。全市每年供应武汉市场优质大米10万吨,面粉面条5万余吨,蔬菜8万多吨,瓜果3万吨,生猪40万头,牛2万头,羊5万只,家禽800万只,还有大量的禽蛋等产品。随州的葡萄、桃子等以其数量大、价格优、口感好占据武汉水果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独有的“泡泡青”以营养价值丰富、口感好深得武汉市民的情有独钟,成为市民餐桌的名贵菜。另外从随州走出去的的森林牌蜂胶、二月风葛根、大洪山牌香菇、奎佳奎面等受到武汉市民广泛赞誉。 随州生态旅游农业条件优,有条件成为武汉市民的后“花园”。我市举办的桃花节、兰花节、银杏节,吸引了众多的武汉及周边城市人群观光旅游;我市农家饭风味地道,深受武汉市民亲睐;我市山水资源丰富,为武汉市民到随州来投资办休闲农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随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为武汉市发展提供巨大的劳力支持。随州现有农村劳动力103万人,按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0万以内就可满足,还有80多万个劳动力可从事二、三产业,另外随州职业教育十分发达,还有“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对接大武汉,农业部门应不辱使命、大有所为 对于工业欠发达的随州市,我市农业更应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创造机遇,在服务、配套、对接大武汉中,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结合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突破: (一)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农业板块大建设 把粮食产业建成优势产业。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手段,稳定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升品质,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把食用菌产业建成创汇产业。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以板块建设、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整合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大力实施“资源转换和品种转型”战略,使木腐菌稳步增长,草腐菌快速发展。 把马铃薯、菜豌豆、大蒜、优质桃建成高效产业。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市马铃薯、菜豌豆、大蒜、优质桃分别达到10万亩。 把畜牧产业建成强势产业。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畜禽品牌。 (二)以质量提升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农业品牌大开发 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我们要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三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三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三品”质量。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和引导种类相同、品质相近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注册或使用商标,统一包装和标识,统一广告和营销策划,整合品牌资源。 (三)以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 小打小闹难成气候,自产自销更难成气候。现代农业生产的目的,不是产品,而是商品,我们生产的农产品只有走出随州进驻大武汉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农产品注入武汉市场,靠提篮小卖是做不到的,必须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首先,要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以大综传统农产品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招引外地龙头企业。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进资产重组,搞好资源整合,促进弱势产业破格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式的小生产有效地聚合起来,形成优势。四是做好宣传与洽谈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农博会,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请武汉市有关农产品经销或消费单位来随考察,更多地了解随州农产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与武汉企业或单位的协调、联系,促进更多农产品进入市场。 (四)以科技、人才交流为突破口,全力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引进技术和人才。受品种和技术的限制,我市农产品中优质产品不多,大多数产业实力还不够强。应着重加快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优质稻轻简栽培技术配套、设施蔬菜生产与无公害标准化技术示范、果树高位换优、畜禽品种改良等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与对接。通过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市农业在作物特色化、品种专用化、生产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立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障碍引进技术和人才。目前制约我市粮食、畜牧等优势产业升级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畜禽加工企业。我们要主动与大武汉院校和企业对接洽谈,招引武汉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知名企业大量进入随州,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带动范围广、产业链条长的食用菌、马铃薯、畜禽屠宰分割等深加工企业,迅速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立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技术和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武汉市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经常性的高层专家交往与技术交流,搭建技术快速传输平台。同时,有针对性地输送本地技术人员到武汉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培训与进修,培养一批扎得住根、面向基层、能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技术专家。 (五)以旅游休闲农业为突破口,全力把随州打造成武汉市民的“后花园” 旅游休闲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最大限度支持农业企业或农民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田园景观等实体,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接等功能。随州农业生态环境优良,是全省最适宜人居城市之一,是中国油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银杏主产地。今后,要在办好桃花节、兰花节、银杏节“三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办更多的农业节会,让客人进农家院、喝农家茶水、吃农家饭菜,带农副产品。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随州山水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武汉市民到随州来投资开发办旅游休闲农业山庄。发展旅游休闲农业随州得天独厚,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力量将我市打造成武汉都市的后花园。 (作者系市农业局局长) □ 张明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