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湖北随州:“两票制”推选村支书
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新选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文化水平提高
  编者按 近年来,市委紧紧围绕“以民主与法制相融合建设有随州特色的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最近,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内部参考、新华每日电讯先后报道了我市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现将6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在《中国调查》栏目刊发我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作法予以转载。
    湖北随州市近年来从解决基层群众反映最突出的现实问题着手,切实发展基层民主,在全市农村推行“两票制”选举、“两会制”决策,有效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 “无缝对接”。
  ■上访折射民主诉求
    1998年,因对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不满意,随州骆店乡青堆村群众多次上访,要求“海选”新的村党支部书记。
    我国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后,扩大了村民知情权,但一些“村官”盲目拍脑袋决策造成投资失误,损害群众和集体利益,老百姓不满意。
    作为湖北省农业大市,随州有948个村 (居)委会,全市25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198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迫切希望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事务,真正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
  ■群众投推荐票、党员投选举票
    面对农村基层组织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农民要求扩大民主权利的政治诉求,随州市派出调查组深入调研。
    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光中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随州市在青堆村进行探索试点,采取“群众投推荐票、党员投选举票”的办法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称为“两票制”,2001年,该市实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务要事,称为“两会制”。
    据了解,青堆村实行“两票制”试点,将选拔村支书的权利真正交给党员和群众。消息公布后,村民选举热情高涨,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赶回来投票,赶不回来的,通过电话、电报形式投票。最终,杜庆祝当选。
    在杜庆祝带领下,青堆村由乱到治,不仅理顺了各项工作,而且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风民风好转。
    杜庆祝告诉记者,过去村党支部书记只需对上负责,通过“两票制”选举上任后,既要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又要对群众负责,这要求我们必须处处按群众意愿办事,一心一意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2001年,随州市委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在瓜园村试点探索推行村务要事“两会制”,按照“议题、预案、决议、实施、报告、评议”六个程序,对涉及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公共事务管理、村级财务收支等的重大事项,事先由党员大会对村委会提出的议题进行讨论,形成预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代表同意后,再形成决议,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执行,最后由村“两委”联席会议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实施情况并进行评议。
    每年从9月开始,瓜园村就对下一年度的经济发展计划、基本建设、公益事业、财务收支管理及其他重大村务进行反复讨论酝酿,时间达三个月,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最后形成下一年度的“一号文件”,印发到每个组和企业执行。
  ■“两票制”选举
    在总结完善青堆村办法基础上,随州市组织部门形成了村党支部书记“两票制”选举办法。2002年,结合第五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两票制”方式,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市委组织部下发了随州市“两票制”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实施办法,对相关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办法。
    通过“两票制”选举,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新选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文化水平提高。
    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推荐后备干部等方面,各乡村也采用“两票制”方法。
    随州市在全市范围推广“两会制”决策经验,老百姓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决策者,改变过去少数人说了算的状况,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决策失误。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湖北随州:“两票制”推选村支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