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从“计划”到“市场”
我市企业改制三步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市多数企业依靠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贷款计划维持经营,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贷款包袱沉重,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靠银行贷款运转,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市纳入改制范围的国有 (含集体所有制)工商企业1077家,到2007年底已完成改制1026家,改制面达95%。
    厂长负责 放权让利
    1978年——1992年。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我市国有企业陆续开始放权让利,两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进入国企改革的尝试和探索阶段。实行厂长负责制,责任明确到人,对整个企业提高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1月1日,市国资委主任谌述文介绍,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公退民进,在30年前是闻所未闻的。从两权分离、股份制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艰难的改革历程,为我市造就了一批骨干企业。
    股份改制 明晰产权
    1996年——2001年。199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国企改革成为当时我市压倒一切的经济建设任务。1996年大突破、1997年大转机、1998年大见效的“三年三大”改革目标,凸显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必须空前大解放。
    1997年,通过改制重组,武汉健民与随州市制药厂实现成功合作,由健民控股,成立了健民随州公司,该公司是我市首批试行股份制改造企业之一。之后武汉健民又收购了楚天药厂,组建了“武汉健民随州药业公司”,新公司异地扩建,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1998年,我市“卖断”了首家国有企业:随州第四塑料厂由厂长王正华一次买断产权。由于产权明晰,经营灵活,湖北华龙公司逐渐步入民营企业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市国资委副调研员肖邦耀介绍,1997年至2001年,我市企业开始试行股份制改造,齐星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改制,确立了法人实体。
  破产重组 企业新生
    2002年——2008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随州国企历经改革的阵痛,“公退民进”——卖断、破产改革方式占主流,一批民营企业在改制中诞生。多数资不抵债企业,选择“破产”方式改革。破产重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迎来了全市工业发展的春天。
    湖北天风公司破产,湖北双龙、大力企业成立并快速发展;湖北驰乐公司破产,湖北华威公司迅速崛起;湖北齿轮厂破产重组,神马齿轮公司诞生……老企业消失,但企业资质、技术得以保留和发展;企业能人也获得新生,或购买老企业,或创建新企业,民间资本也空前活跃。
    湖北双龙、大力、华威等一批企业通过改革,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公有、私有财产合理保护,推动了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计划”到“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