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都区推进特色文化建设
一批被注入现代元素的传统文化呈现勃勃生机
作者:区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报道:50辆大型越野车队助兴表演,数十名书画家激情泼墨,多处精彩纷呈文艺演出,一群群兴趣浓厚的游客络绎不绝……连日来,随着第二届中国随州(洛阳)银杏文化节的开幕,曾都区洛阳镇周氏祠、胡家河、九口堰等景点披上节日盛装,热闹非凡,喜庆连连。这是该区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注入现代元素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曾都区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多措并举发扬光大本地民间文学。上半年,该区申报的民间文学《炎帝神农传说》和传统戏剧《花鼓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推动曾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区因势利导将传统文化引入嫁接现代元素,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创新,以节兴文在曾都悄然兴起。神农节、桃花节、兰花节、银杏节、香菇节等,激活曾都特色文化资源。 该区抓住国家加大农村文化基层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按照政府管文化、群众办文化、社会扶文化、部门送文化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区文化部门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重点,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文化网络。全面启动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建成了万福、殷店、洛阳等6个高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起了“三室一厅”(图书阅览室、文化培训室、展览陈列室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厅)。小小舞台唱大戏。各地利用文化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大餐。推进文化主体多元化,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组织区直部门援建文化中心户90多户。区里拨出专项资金,对全区艺人、画师、乐师、故事家、民俗传人进行培训,全区民间演出团体达60多个,每年开展 “十佳民间演出团体”、“十佳民间艺人”评选活动,举办民间绝活大赛,培育了一支支群众喜欢、演技高超的农村文化队伍。该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硕果累累,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