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月领养老金800多块,生活无忧;生病住院,有医保;得闲散散步,再到单位老年活动中心活动活动。如今,咱这小日子过得还真舒心哩!”昨日,提起社会保障,63岁的市九星运业公司退休职工卢成新满脸的幸福。
改革开放30年,我市社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至今年10月底,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不含新农合)、工伤、生育五项社保参保总人数、总收入、总支出、累计结余分别达到61.71万人、45594万元、40410万元、78191万元。同时,我市还逐步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了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政策。
养老保险制度渐趋完善,实现“单位参保”向“全员参保”转变。据市社保中心主任张万志介绍,我市从1983年开始探索合同制工人、全民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统筹,1995年开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6年企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十几年来,我市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从企业统筹向社会统筹转变,从全民企业合同制工人、固定工向所有城镇从业人员转变。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得以理顺。目前,全市已有45个乡镇开展了农保业务,参保人数88095人,2065人领取养老金。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随州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目前全市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10620人。
医疗保险改革逐步深入,基本实现全覆盖。11050年之前,我市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对国有企业实行劳保医疗。199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此后几年,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逐步形成了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较好保障了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2006年,我市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达161.89万人,参合率为85.45%。2008年,我市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城镇居民参保已达11万人。至此,我市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位一体、覆盖城乡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工伤、生育保险日渐规范,有力促进企业发展。改革开放前,由企业支付工伤待遇。1996年,我市下发了《关于企业职工因工致残有关待遇的规定(试行)》,标志我市工伤保险制度迈出了由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化管理的重要一步。2003年,出台了《随州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1994年,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
失业保险加快发展,失业调控力度加大。30年来,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发挥保障生活、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的功能。11050年、1999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和《失业保险条例》,我市相应出台了失业保险政策办法,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明确了缴费比例、待遇标准等,失业保险制度得到完善。
社会救助稳步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城乡。据市民政部门介绍,我市从1997年开始实施城市低保工作,到2007年全市低保对象由建市之初的0.6万人扩展到5.6万人。2007年,农村低保工作启动,审批到户的农村低保对象21835户、53609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3102人,实现自愿前提下的集中供养10139人。2007年,全市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21亿元,共有21.1万城乡困难群众受益。目前,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曾都区南郊擂鼓墩社区5组谢万书老两口都办理了职工退休证,现在每月他们可以领取600余元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