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主学习”到“自主教育”
——万店中心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
作者:张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够 “满堂灌”吗?曾都区万店中心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给学生一个“黄金讲坛”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节俭,不相互攀比;按时作息,会珍惜时间;关心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面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有最佳的节奏感,把握住大好时光,来养成我们的好习惯……”九(4)班学生许婷婷面对全体同学,慷慨激昂。 这不是演讲比赛,这是每星期一早晨升国旗仪式后的“黄金时间”,在国旗下“黄金讲坛”上的讲话。“国旗下的讲话”是很多学校一个重要的节目,一般由学校领导 “训话”。而在万店中心学校的这个“黄金讲坛”上,却出现了学生们充满青春活力与感染力的身影。 “这是我们每周的一个热点节目,学生讲,学生听,学生做,比我们单纯的‘说教’强多了。”万店中心学校副校长孙晨曦说。 走上这个“黄金讲坛”的感觉,对九(7)班的陈梓垠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前不久也是在这里,常务副校长谌述林亲手为她和另外几名同学配戴了银光闪闪的三好学生奖章。想想自己从初进校园时的懵懂无知,到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每一步还真离不开国旗下老师和同学们情真意切的话语。“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盛开”、“知识守护生命”、“学习雷锋好榜样”……每一个主题都在自己的记忆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让自己成长的道路少了荆棘和风雨,多了阳光和鲜花。 走上“黄金讲坛”的同时,学生们更走向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各个舞台:“道德长跑”、“五星级寝室”的评比,不文明行为的监督,文明礼仪的倡导,处处活跃着学生们的身影。 九(4)班学生周金平说,自己以前不经意地口带脏话,被同学指出后,很快就改了。而且,现在看到别的同学有些不文明的行为,自己也能主动地上前制止、劝说。 由“他律”到“自律”,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人格。 “朋友”的关怀与呵护 在学生们走上舞台的时候,幕后是老师们作为学生“朋友”的关怀与呵护。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该校教师金刚常想的两句话。在金老师的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只要一想起这两句话,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假如我是孩子”,我要和他们做朋友;“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要宽容和爱护。 该校教师一个个以“朋友”的身份活跃在学生们中间,该校教师张新伟,走读的学生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他打电话催促;学生有经济困难,他带头捐款,送去过冬的衣袜;学生有思想情绪,他一次次促膝谈心。而他,一次因病住院,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电话里不断响起学生们焦急的问候声。 正是有了这些老师“朋友式”的爱护和指引,学生们在“自主教育”的路上,才走得更踏实,才不会迷失方向。 不断拓展创新的园地 为了给 “自主教育”,提供更坚实的支撑,该校专门办了《政教简讯》和政教网,作为老师们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探索创新的园地。 “还是身边的榜样更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这些班主任整天与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他们能做好,我凭什么不能?”刚担任班主任的李桂初,读到《政教简讯》上一个个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时,如此激励自己。 不久前,经周密准备,万店中心学校政教网的主页出现在互联网上。点击打开网页,“万店中心学校欢迎你”九个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校园活动的图片、校园大事的记述,互相交流的平台……该校的教师可以将自己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得、建议和意见,随时写在网上,供同事们交流、参考。 同时,老师们也引导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去打开学校的网页,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自己的校园,看看自己的学习生活,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上去。 该校的《政教简讯》和政教网,把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们的“自主教育”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董明 谢家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