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旱!旱!
没有山崩地裂,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熊熊火势,但这场无声无息的天灾已肆虐了4个多月!旱魔所到之处,秧苗枯死、土地龟裂、人畜干渴,灾害已经让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受旱,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七个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目前7省已累计浇麦5658.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9.6%。
农业部
科技服务“明白纸”送旱区
由农业部组织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入户专家紧急编印的10万张9种分区域抗旱应急技术“明白纸”,3日晚已送达旱区各地。在受灾严重的省份,发送人员将深入部分县,将“明白纸”直接送到培训班上和当地农民手中。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一地区秋冬已连旱,如果再出现冬春连旱的情况,将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这不仅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起身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河南
10天内把全省小麦浇一遍
2月2日,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张虎桥村。村民霍国民正抱着碗口粗的塑料水管在麦田里拖动。远处田埂上,他家的柴油机正在隆隆声中把水从机井里抽出,源源不断地送到干渴的麦田。春节刚过,往年此时还在走亲串户的村民们已经纷纷下地灌溉了。
河南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夏粮更是占到四分之一。自去年10月24日以来,全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雨,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多万亩,50万亩麦苗枯死。
截至目前,河南共投入抗旱资金5.55亿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力142万人,累计浇灌面积4965万亩次。河南省2日提出,用10天时间把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普遍浇灌一遍。
河北
新建水利设施派上大用场
在邢台市巨鹿县老漳河沿岸的村庄,村民用上了新建成的扬水工程和输水管道浇地。
去年11月以来,河北省平均降水量只有1.7毫米,比常年偏少九成,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少的。而今年1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有效降水。全省40万人出现季节性饮水困难,1500万亩冬小麦受旱,局部地区出现死苗现象。
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说,去年入冬以来,河北省共建设小型抗旱工程11万处,新增灌溉面积4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多万亩。
山东
节水灌溉取代大水漫灌
春节刚过,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安德街道办事处前刘村的麦田里,一条条白色塑料“长龙”吐着水柱,涓涓细流滋润着吐绿的麦苗。村民张书林说:“过去用水井浇地要用两三个小时,眼下采用‘小白龙’,个把小时就行了。”
“小白龙”是一种塑料软管,耐折、耐晒,便于移动。这种灌溉方式虽“土”,却有效解决了水在灌溉“途中”的渗透耗费,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传统浇灌习惯,节水近40%。
山东今年以来降水只有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了近九成,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达2030万亩,重旱1000万亩。为此,全省已投入近4亿元,兴建各类抗旱水源工程2600多处,新打机井5万多眼,临时解决了10万人、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安徽
农民浇地政府补贴
亳州市利辛县是安徽旱情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记者采访时,程家集镇农民贾思民正带领一家四口在田里浇地。他说,旱情虽重,但墒情不错,加上政府给补贴,对战胜旱情有信心。县里拿出800多万元用于抗旱保苗工作,农民新购置浇灌机每台可获得1000元的补助,相当于机器价格的三分之一。此外,农民每浇一亩地,还能得到2元补贴。
去冬以来淮北地区降水偏少,安徽省近七成小麦受旱。
目前,安徽省已动用省长预备费1000万元用于当前抗旱保苗工作,专项安排1500万元农机补贴资金补助受旱地区购置抗旱机械。
山西
全省每天浇地6万亩
从1月31日开始,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等七个乡镇的麦田浇上了黄河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山西是全国9个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旱情集中在南部的运城、临汾、晋城等地。截至1月底,全省平均降水量仅20.4毫米,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是199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目前全省小麦主产区每天的春浇面积在6万亩左右,并在陆续增加。全省100多支抗旱服务组织正在积极给饮水困难人畜送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湖北
80万亩农田出现旱情
自去年11月以来,湖北省降水持续偏少,干旱明显,部分县市近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调查显示,目前十堰、襄樊等山区,农田干旱面积已达80万亩。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3日,湖北省中北部降水总量仅为10毫米到4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少七成以上,有10个气象观测站降水量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其中,襄樊和随州市等地的连续无降水日数达48天。
中国气象局
遇有利天气时机将开展人工增雨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测显示,7日到9日以及13日前后,我国中东部有两次降水过程,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对缓和当地旱情较为有利。
但是,北京、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冬麦区的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预计2月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势头将有所减缓,但旱情仍然存在,3月华北、黄淮还将出现旱情。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出现几次冷空气的过程,特别是有比较明显的天气过程产生的时候,可以抓紧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月2日,山西省已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最多降水已经达到5.9毫米,效果比较明显。在部分地区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肖子牛还表示,干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农业,对未来的春耕春种生产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入春以后要及时把麦田耕种的技术保障措施及时跟进,以增温促成冬小麦的适时返青和生长。气象局派出的工作组已在各地指导抗旱气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