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学生动起来
——曾都区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008年,曾都区厉山三中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曾都区课堂改革的佼佼者。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不少学校也在摸索中逐渐转变教学模式,还课堂于学生。
    
  学校勤取经 转变固有教学观念
    “灌输式”课堂教学由来已久,要想改革并不容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提法很多教师都能接受,但一上课还是滔滔不绝地讲。2006年,曾都区教育局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学习,一种新的课堂模式逐渐被众多教师认可。杜郎口中学曾经是一所面临撤销的农村落后学校,但经过几年的改进,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学校。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经验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还课堂于学生。随后,部分学校又组织教师到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省潍坊五中等名校取经。
    成功的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带给各学校领导、教师很大的震撼,他们开始摒弃固有观念,探索全新的课堂模式。2008年秋,厉山三中废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惩罚方案,开始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课堂乱了,学生反了,教师不讲了,教室到处都是黑板了。”有人这样形容课堂改革。近日,记者走进厉山三中,见识了这一景象。
    当然,所谓“乱”、“反”只是表象。八年级二班学生褚利说:“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规规矩矩地背着小手,面向黑板而坐,现在猛地变成8个人相对而坐。带着几分新奇和怀疑,我们开始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且很快爱上了它。”褚利指的是小组互助学习,即每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小组成员相向而坐,便于交流讨论。
    学生们还有了练习的 “新领地”——原来每个教室只有2块黑板,现在教室前后左右共6块黑板,每块黑板又分为几个小板块,供每个小组使用。
    老师怎么教?采用“10+35”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超过10分钟,35分钟的时间全留给学生。教师更多时候是引导、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与学生一起发现并解决问题。
    厉山三中校长马国新说:“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课改显成效 师生都进步了
    在厉山三中的教学区走一走,会发现所有的课堂内,都是学生在讲课,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偶尔提示或纠正一下。在一间教室里,正上着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师简单地导入后,学生便开始预习交流。板书、讲解由各小组学生负责,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改正、自由点评。随后是学生自由展示时间,共同分享学后的所思所想。课程在一首爱国歌曲中结束,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高潮。
    课堂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双差生刘军说:“以前我成绩差,只有挨批评,打扫卫生的份,哪有发言权?现在我负责小组的生物课,上课也有了发言、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感觉自己由奴隶变成了将军。”徐全敏老师说,课堂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师生关系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
    课堂改革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设置探究情景,引导学生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准备必须充分。英语老师程翠红说,以前上课,基本可以不用备课,现在必须提前两天准备,这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改革面前,教师和学生都是新兵,需要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肖开韬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学生动起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