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清是曾都区洛阳镇中心学校的会计,她和丈夫伍天亮是一对重新组合的家庭,却又是一个充满爱心、温暖和幸福的家庭。十几年来,他们夫妻恩爱,用爱心、孝心、贴心共同赡养双方父母和前妻、前夫的父母共4家老人和一双儿女,在当地传为佳话。
1983年,吴福清的前夫因病去世时,儿子才出生87天,她才二十四岁。当时,吴福清既要抚养儿子,还要赡养年迈的母亲和公婆,另外前夫还有6个没成年的弟妹,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她含泪对公婆说:“爸妈,您的儿子走了,还有我在,我会为您养老送终,会抚养弟妹成人的”。从此,吴福清起早贪黑的劳作,做家务,打零工,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庭。
1995年,经人介绍,吴福清同洛阳镇卫生院医生伍天亮结了婚,伍天亮的妻子因病去世后留下一个12岁的女儿。组合新家庭之后,吴福清一下子要承担起7种角色,妻子、母亲、后妈、女儿,丈夫和前夫父母的儿媳、丈夫前岳父岳母的女儿。
如何当好这些角色和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呢?吴福清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做好这一切。她把丈夫的女儿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抚养,用母爱温暖女儿幼小的心灵,女儿和她感情特别深。初中女儿班主任老师拿来女儿的周记,里面写道:我妈妈虽然不是亲妈妈,却胜似亲妈妈。如今,他们的一双儿女先后考上了大学,都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充满爱心和孝心。
对4家老人,吴福清倾注了同样的爱心。无论是丈夫、前夫那边的公婆,还是丈夫的原岳父母,每逢老人的生日那天,她都要买上礼物上门祝贺;逢年过节,她总是和丈夫分别到几位老人家问候陪他们度过。平时经常为老人送些钱物,接老人们来家里小住,为他们排忧解难。哪位老人病了,他们都主动接到家里来医治和照料,为老人端茶递水,做好吃的,亲自把药送到老人的手中。两家的公婆和丈夫的前岳父母逢人就说,吴福清比自己的亲姑娘还要亲。
十几年来,吴福清、伍天亮家多次被洛阳镇政府、市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今年他们家还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评为首届省文明家庭。
看着儿子和女儿的合影照片,吴福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儿子和女儿就像亲兄妹一样亲密无间。她的身后是他们一家4口的全家福照。
吴福清说,夫妻恩爱,虽苦也甜,就是在一起做家务也是一种幸福。
四家老人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吴福清经常抽时间轮流到老人家看望老人,陪他们唠家常、做家务。
丈夫的前岳父、岳母是一对孤老人,每次吴福清去探望他们离开时,两位老人送别时总是依依不舍。
本报记者 李文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