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打开另一扇窗
——曾都区特校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
作者:马培春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他一定会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对于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们或耳不能闻口不能言或智力低于常人,一出生就注定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才能实现自我;在成长的路上,他们用心寻找、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窗。
  
  身边的榜样
    孩子们都熟悉学长肖飞的故事。肖飞是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他先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专攻艺术设计。学成归来,肖飞在曾都区创办数码图文工作室,吸纳了多名聋哑学生就业。他们独特的创新和设计理念,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最让孩子们感佩的是,肖飞还创办了残疾人计算机培训中心,认真做着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事情。
    该校校长常国明说,孩子们对自己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但无声的世界里亦有绚丽的音符,弱智的空间里不乏成功的欣喜。向榜样看齐,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上课时,聋班的学生紧紧盯住老师的口型,靠一遍遍的模仿练习发音,判断老师说的是什么;每学会一个汉字,培智班的学生会兴奋不已,“我也可以做到”成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话语……
    前不久,曾在该校就读的黄梅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孩子们有了更近的学习榜样。看着孩子们在艰难中坚持,黄梅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她用手语和眼神对孩子们“说”,世上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经过奋斗磨炼才能成为强者,面对困难我们永远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学的天才
    在该校艺术作品展览室里,琳琅满目的绘画、剪纸等作品让人由衷叫好。寥寥数笔勾勒出的小桥流水诗意浓厚,画面上的水欢快地淌着,潺潺的水声仿佛近在耳边,丝毫看不出这是出自聋哑孩子之手。画的作者叫陈伟,是美术老师叶中海的“得意门生”。陈伟来自农村,贫困的家庭让他过早地担心起未来,他热爱美术,一门心思扑在绘画上,希望借此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课余时间,他总是埋头于纸笔之间。陈伟好“问”,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立即比划着向老师请教,还向老师借美术方面的书籍自学。入学8年,陈伟在各种绘画、书法活动中频频获奖。有感于陈伟的执着、勤奋,叶中海也对他“特别关照”,常额外地给他布置作业,给他买画笔画纸。
    聋人的世界无人打扰,加上勤奋,他们就是自学的天才。叶中海说,因为听力的缺失,孩子们视觉敏锐,能很好地把握极细微的色彩差异。孩子们学习模仿能力也很强,只需稍稍示范,他们就能很快领会,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凭借悟性自学。“这些孩子创作出来的东西,常出人意外,他们总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惊喜!”叶中海感叹。
  
  
  难得的自信
    在一支名为《走秀》的舞蹈里,孩子们眼神坚定,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这支舞蹈“秀”的不是服装,而是自信!穿着借来的服装,走在舞台上,有的孩子还忍不住要回头看老师的指挥,有的孩子动作还有些生硬,但他们的笑意里分明含着信心。舞蹈老师陈丽说,这自信来之不易!在训练的日子里,她深切地感受到在没有音乐的世界里,孩子们每一个动作都做得艰难。而对于智障的孩子来说,要明白自信是什么本身就是个难题。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且入学晚,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训练时,老师打节拍帮助他们培养节奏感,往往一个动作重复了多遍,他们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指示,要记住一套有规律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太不容易。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四年级的陈楠楠反映总比别人慢一些。鉴于节目很快就要上演,老师决定换人。陈楠楠得知后,大胆地请求老师把她留下,承诺勤奋练习,尽快赶上同学。陈楠楠说到做到,同学们都休息了,她独自一人留在律动室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陈楠楠的动作由最初的“机器人”样变得舒展自如了。节目上演之前,九年级的段艳梅意外扭伤了脚,她强忍着痛,始终一脸自信地表演节目。正是在这一次次挫折中,孩子们学会了坚持,找到了自信。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周建华
  
  心灵手巧,自信自强。图为特校学生正在练习服装剪裁。
  (本报记者 张顺摄)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开另一扇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