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就业性实习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性实习,是指中高等职业院校提前一定的时间(通常是半年)把即将毕业的学生送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培训技能或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毕业生就业前的演习期。这个演习期,能促进学生就业,帮助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迅速进入角色,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 做好就业性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学生和就业性实习单位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由于现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当大,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提出优先录用有“经验”的毕业生。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经验”从何而来?除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类培训、实习之外,就业性实习算是培养个人技能、获取工作经验的最好途径了。所以,做好就业性实习工作,对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职业院校除了要承担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拟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毕业生就业性实习方案,并搞好跟踪服务工作。首先,学校要联系好就业性实习单位,尽量为每个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由学校、毕业生和就业性实习单位之间签订相关协议,以规定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其二,学校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制订就业性实习过程中渐进的技能考核标准,把考核的结果同毕业生资格审查结合起来,以增加就业性实习工作的严肃性。其三,学校要加强就业性实习生的沟通和管理,搞好跟踪服务工作。就业性实习的过程一般在校外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学生的任务难度加大。学校可以与就业性实习单位协商,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采取“回访制”、“召回制”或者“网络留言制”等方式,使学校和学生之间得以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是学习、承载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就业性实习的重要性,科学规划自己的就业性实习,实现操作技能或工作经验上的进步。在进行就业性实习之前,毕业生首先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回顾,对需要改进、加深和补充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如此,有针对性地去从事就业性实习工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其二,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毕业生进行就业性实习的时候,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是员工身份。与在学校相比,多一分严格,少一分温情:多一分枯燥,少一分浪漫。参加就业性实习就是要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目的,抛弃其他杂念,培养较强的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三,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有的毕业生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抱着一种混的态度对待就业性实习,这是不可取的。就业性实习,一般安排的都是比较基层的工作,目的是让学生从这些基础的工作中,锻炼个人技能、学习社会知识,逐步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就业性实习单位是学校培养学生人才范围和功能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是毕业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中继站。有的毕业生表现优秀,会实现“就地就业”——即留在实习单位正式参加工作,双方都省去了招聘、培训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此外,这项工作也能提高实习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就业性实习单位也应该重视这项工作,不应视为“麻烦”。一方面要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该专业的行业需求,制订符合毕业生身心和技能发展的实习内容,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师傅、教师合一,教室、工厂合一,理论、技能并进”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引导,循序渐进地为毕业生在工作上加压,磨练他们的意志。学生不同于员工,他们刚出校门,身心相对比较脆弱,实习单位要用高尚的文化氛围去熏陶他们,体现人文关怀。 搞好就业性实习,是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多赢的好事情,对此,三方都应该周密部署,细致安排,协同应对,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家长、学校和国家分忧解难。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钟守兵 张红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