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 道 桑 榆 晚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花甲之年了。 人到这岁数,按常理该安享晚年。可自己认为离晚年尚早,只是该整理整理自己的记忆库了。 记忆最多的是生命原点。我出生在随州市环潭镇,那里黄土丘陵蜿蜒起伏,河水终年清澈见底,正像作家熊召政先生描述的那样:“风来雨往古随州,几处青铜几石头。今到曾侯家里坐,黄钟大吕听春秋”。应该说这首诗集中而客观地反映了家乡的地域特色。 因与共和国同年同月同日生,父母给我取名“新华”。13岁时,母亲病逝,我作为长子,成了家里的主劳力。 “大集体”修水库时我学雷锋做好事,替体弱的同学拉板车。下陡坡时,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将板车扶手按下,凭着板车的惯性往坝上冲,由于力不可支,板车翻了,沉重的土石压在身上,右小腿被砸断了。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我在家躺了不到两个月就自行拆除了石膏绷带。 19岁时,我放弃众人羡慕的固定工作,报名参了军。 军营是一个磨砺人生、照亮青春的战场。1981年,在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的岗位上,部队把我选送到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入 “优秀青年政工干部”队学习。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时,我被授予中校。军旅生涯21年,期间有苦有乐,有得有失。 不惑之年,我转业至武汉,开始接受第二次就业的考验。来到市城建委,我潜心钻研业务,不断的深入基层,很快进入角色。然而年已半百时,自己却弃官经商,赴任一家国营企业,几经周折,承接了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工程。从立项、选址,到投资分摊、可行性报告、建设施工……无一不像打仗一样紧张。 几年奋斗下来,收获巨大。天兴洲大桥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创下了四个第一:主跨504米、荷载2万吨、铁路四线配置、设计火车时速200公里。2005年8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兴洲大桥工程时,高度评价“天兴洲大桥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工程”。2009年,天兴洲大桥建成通车,一条崭新的京广高速铁路交通大动脉、一条快速便捷的武汉三环线,为武汉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首既往,感慨万千。或许人活在世上,必定要几经折腾与磨难。事业是荆棘上绽放的花朵。 我在家乡、军营和地方分别度过了二十年,走过从军、从政、从商的不同道路。如今年届甲子,总觉心态年轻,老骥伏枥、壮心未已,依我目前的体力、智力,再奋斗一二十年没有问题。那种“放怀于天地外、得气在山水间”的生命精神,依然活跃在心间,让人不能止步。 常感怀鹰的生命奇迹。它是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大约70年。不过,它到四十岁时,喙壳老残、爪子无力、羽毛厚重,已渐老化,行动非常吃力。这时它必须作出抉择,要么等待残废要么脱胎换骨,鹰选择了后者。它艰难地飞到山顶,筑巢幽居。它不断用喙击打岩石,将旧喙打掉;等新喙长出后,用新喙将旧爪一一去掉;等新爪长出后,再将旧羽根根去掉。如此历经艰难,再获重生。鹰能做到的,我想我们人类也可以像它们一样,在需要和能力所及的时候革故鼎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王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