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走出“土专家”
——我市实施人才战略促发展之三
7月上旬,气温高,湿度大,曾都区高城镇小河沟村青年杨斌的兔场里,有2只种兔出现了打喷嚏的症状。小杨不敢大意,一个电话把万店镇龙头湾村的小伙子李政请了过来。经现场诊断,这2只种兔得了鼻炎,并无大碍。主要原因是小杨用普通农房作兔舍,通风不畅,湿气大。李政提出建议:给兔舍开窗通风去湿,同时在窗上钉上铁丝网,防止种兔外逃和野猫、黄鼠狼等肉食动物进入侵害。 李政可是个大忙人。自去年5月成立政鑫兔业合作社以来,他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服务养殖户,被大家誉为“土专家”。最近,他又忙着筹备养兔培训班,决定从9月1日起集中培训养兔农户,系统教授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配备等方面知识。 李政是我市1.6万名 “土专家”、“田秀才”中的一员。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发挥乡土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用好人才入手,积极为他们发挥才干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了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批“土专家”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曾都区草店镇“菌种大王”秦大海选育的香菇品种适合随州气候,花菇率高,产量高,深受市场欢迎。在他的带动下,如今草店镇兴起了90多家菌种生产企业,年产1000万公斤优质菌种,畅销中西部10多个省市。全镇90%农户种植袋料香菇,年生产规模达3000万袋,使草店镇成为了继三里岗镇之后又一个“香菇特色镇”。广水市郝店镇严家湾村养猪能手黄俊,牵头办起了俊华养猪合作社,带领200多名会员共同走上养猪致富路,会员养猪2万多头,使严家湾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猪专业村。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养鹅能手陈江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养羊能手喻虎,与农民采用“基地+农户”模式兴办牧业基地,依靠科学生态养殖,带动了周边农户养殖致富。 在乡土技术人才的支撑下,全市已建成三里岗、草店香菇,唐县镇马铃薯,小林花生,万店、安居蔬菜,郝店生猪,武胜关白灵菇等20多个乡镇经济产业区,形成了食用菌、茶叶、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乡土技术人才牵头组建的食用菌、马铃薯、养猪等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300多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遍布全市农村。这些组织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乡土人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进行摸底,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实行培训培养、动态管理;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支持,营造了浓厚的重人才、用人才氛围。 (本报记者 陈晓林) |